三十歲的亞馬遜,遭遇出海 “四小龍” 圍剿

CBNData
2024.01.26 03:0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淘寶的困境,也成了亞馬遜的難題。

撰文 | 陳鄧新

編輯 | 孟會緣

2024 年,對亞馬遜而言,意味深長。

成立於 1994 年的亞馬遜,起初不過是一家圖書電商平台,後迭代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綜合電商平台,好不風光。

儘管如此,亞馬遜依然不敢言笑。

當下,跨境電商 “四小龍” 不但在全球舞台上鋒芒畢露,更是策馬加鞭般追趕,一場新舊勢力的正面較量在所難免。

這意味着,而立之年,亞馬遜遭遇 “圍獵”。

不斷迭代,不斷自我救贖

“今天依然是 ‘第一天’!”

這是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的座右銘,也是亞馬遜三十年來的成長縮影。

1994 年,31 歲的貝索斯創立了亞馬遜網站,在線銷售正版圖書,虧得不要不要的,但在那個科技泡沫年代,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只要是.com 就 OK,1997 年上市至 1998 年底其股票價格暴漲了 23 倍,令人瞠目結舌。

華爾街一端連着天堂,另一端連着地獄。

1999 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無數財富化為塵土,無數公司被貼上 “騙子” 的標籤,所幸亞馬遜成功進行了自我救贖。

從網上書店到零售平台,從 Kindle 電子書閲讀器到智能硬件,從雲計算到大模型……

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令亞馬遜再度成為華爾街的 “座上賓”。

曾幾何時,華爾街津津樂道的是,蘋果、微軟與亞馬遜,這 “三巨頭” 誰能拔得頭籌,率先叩開兩萬億美元市值的大門。

不承想,這個期許亞馬遜始終未能達到。

2021 年 7 月,亞馬遜市值觸及 1.88 萬億美元的歷史高點,之後一路下滑,2022 年堪稱其 “水逆之年”,全年前復權的年度跌幅高達 49.62%,結束了七年漲的輝煌歷史。

更為嚴重的是,亞馬遜不但一度被 “萬億美元俱樂部” 出名,更是一度市值縮水超過一萬億美元,與蘋果、微軟的市值越拉越大。

此背景下,降本增效成為亞馬遜的關鍵詞

據 Layoffs.fyi 的數據顯示,亞馬遜是海外科技公司裁員力度最狠的公司,2022 年 11 月裁員 10000 人,2023 年 1 月裁員 8000 人,3 月裁員 9000 人,短短數月合計裁員 2.7 萬人,打破了硅谷的歷史記錄。

於是乎,亞馬遜的業績又好了起來。

2023 年第三季度,亞馬遜的營業收入為 1430.8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2.57%;淨利潤為 98.79 億美元,同比暴漲 243.98%。

華爾街投行奧本海默表示:“亞馬遜的市值已經超過 1.5 萬億美元,因為它一直專注於削減成本,提升人工智能,並可能通過雲計算 AWS 渡過難關。”

淘寶的困境,也成了亞馬遜的難題

需要注意的是,亞馬遜的業績雖然重返高增長,但依然不能高枕無憂。

一方面,與淘寶的困境一致。

在國內,電商市場從 “紅海” 走向 “血海”,出海成為行業的共識,加碼之下成績也可圈可點,Temu、SHEIN、Tiktok Shop 與 AliExpress,被稱為跨境電商 “四小龍”,成為中國電商出海的主力軍。

譬如,Temu 為拼多多的海外版,2022 年 9 月出海就引起全球的轟動,連續數月霸榜 App Store、Google Play 的免費下載榜。

據《2023 年中國跨境電商平台出海白皮書》顯示,AliExpress、SHEIN、Tiktok Shop 與 Temu 的月均訪問量分別為 5.3 億次、1.9 億次、0.7 億次和 1 億次。

雖然,跨境電商 “四小龍” 與亞馬遜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成長速度卻令後者心驚肉跳。

據 data.ai 的數據顯示,2023 年 10 月,亞馬遜全球用户數量同比增長 4%,而 Temu 和 SHEIN 加起來猛增至 2.6 倍;這兩款應用在美國的新增下載量達到亞馬遜的近 5 倍。

須知,美國是亞馬遜的最大市場。

衝擊之下,亞馬遜 2023 年 10 月在美國的用户數量同比下降了 8%,使用時間同比減少 20%,基本面遭受蠶食肉眼可見。

這與淘寶當下的困境如出一轍。

一名市場人士告訴鋅刻度:“按理説,亞馬遜應該主動出擊爭奪商家與用户,為了業績好看卻上調了旺季 FBA 配送費用、旺季倉儲費、廣告投放費用等,白白便宜了競爭對手。”

另外一方面,轉型電商新形態不順。

譬如,亞馬遜堪其實是直播電商的第一批玩家,早在 2016 年就推出 Amazon Live,卻直到 2019 年才重視起來,為此傾斜了不少資源,但一直不見起色,迄今為止依然處於行業的邊緣狀態。

一名私募人士告訴鋅刻度:“全球消費者的口味各不同,有的注重品牌可信度、有的青睞商品性價比、有的依賴主播的個人魅力,有的看重互動娛樂性……再疊加思維不同、習俗不同、文化不同等營收,加大了海外的直播帶貨的難度。”

如此一來,亞馬遜不再 “性感”。

事實上,為了挽回頹勢亞馬遜也做了許多努力,近期與 Meta、Snap 達成合作共謀社交購物,即允許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 用户在社交媒體直接購買亞馬遜的商品,從而獲得新的流量入口。

上述措施的實際效果有待觀察,但跨境電商 “四小龍” 改寫亞馬遜一家獨大的格局的趨勢或不會改變。

跨境電商起勢,背後有何依仗?

攻入亞馬遜的腹地,跨境電商 “四小龍” 的確有兩把刷子。

首先,打法新穎。

跨境電商 “四小龍” 雖然都偏愛低價策略,但側重各有不同,令亞馬遜應接不暇,也難以放下身段與之應戰。

以 Temu 為例,其策略為 “Team Up,Price Down”,與 “拼得多,省得多” 有異曲同工之妙,走的是低價跑量、裂變營銷路線,邀請新人註冊、接受老用户邀請等都可以實打實獲得不同數額的美元。

毫不誇張地説,拼多多的 “砍一刀” 也成功征服了海外用户。

其次,供應鏈完善。

電商的價格之爭,其實就是供應鏈之爭,比拼的是平台對供應鏈掌控深度,如此才贏得了海外消費者的信任。

以 SHEIN 為例,在時尚和服裝類網站的網絡訪問量排名世界第一,主打的是上新快、品類多、迭代狠、價格低,無一不是供應鏈加持的結果。

“高效的物流和易於使用的應用開發能力相得益彰,能夠直接與海外消費者接觸。” 伊藤忠綜研主任研究員趙瑋琳在談到中國電商時表示,“正在迎合追求更廉價產品的美國國內消費者的需求”。

再次,俘獲年輕人。

TikTok 不但成為全球短視頻巨頭,更是成為全球年輕人的 “心頭好”,令亞馬遜、谷歌、Meta 等全球互聯網巨頭坐立難安。

據 Apptopia 的數據顯示,2022 年,TikTok 以 6.27 億的下載量再次奪下全球應用程序下載冠軍寶座,且總下載量已達到 30 億次。

流量變現,一直是 TikTok 的核心訴求,而電商被公認為流量變現的最佳途徑之一,於是 2021 年 2 月在印尼上線了 TikTok Shop,開啓了海外流量變現之旅。

如此一來,亞馬遜與 TikTok 的矛盾不可調和,與 TikTok Shop 爭鬥年輕人不佔優勢。

總而言之,亞馬遜成立三十年,與蘋果、谷歌、微軟、Meta、特斯拉、英偉達並列美股 “七姐妹”,但在跨境電商 “四小龍” 的衝擊之下,有了不確定性。

本文轉載自鋅刻度(ID:znkedu),已獲授權,版權歸鋅刻度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