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nalysis Report | Is Tesla the biggest victim of price wars?

特斯拉微乎其微的降價效果、難以回升的盈利水平、乏力的銷量增長,以及青黃不接的新車型,讓特斯拉的前景蒙上了些許陰影。在 2024 年,習慣了突飛猛進的特斯拉或要以 “穩 “為主。
1 月 24 日凌晨,特斯拉發佈 23 年第四季度業績,特斯拉盈利頹勢仍未有逆轉跡象。
2023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實現營業收入 251.7 億美元,同比增長 3%,環比增長 7.8%,不及市場預期的 256 億美元;經營利潤只有 21 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23 億,同比降低 46%,環比增加 16.6%。
特斯拉四季度毛利率再次創下 2019 年以來最低水平,為 17.6%,同比降低 6.12 個百分點,環比下滑 0.3 個百分點。
在新能源汽車價格戰頻發的 2023 年,價格屠夫特斯拉將降價保量戰略發揮到了極致,終於完成了全年 180 萬輛銷量目標,並在四季度創下銷量新高,但是盈利水平卻回到 2019 年的水平。在這一點上,馬斯克用行動踐行了 “只要經濟環境繼續惡化,特斯拉還將繼續降低汽車價格來保證銷量 “決策。
只是,代價太大了。
1、盈利能力觸底反彈的時機還未到來
特斯拉降價保量的效果已經舉步維艱,副作用在 4 季度突顯。2023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暫停了降價促銷的步伐,但盈利依舊沒有起色,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儘管特斯拉第四季度在中國區的產品價格不降反升,但是幅度過低,完全無法覆蓋此前跌幅。
特斯拉 Model Y 和 Model 3 的價格在 2023 年四季度實現了四連漲,漲幅僅在 0.15 萬元-1.4 萬元不等。而且該漲價僅限於中國地區(美國區仍在漲價),漲幅最大部分在於銷量佔比最低的 Model Y 高性能版本,使得特斯拉第四季度的單車收入依舊沒有提升。
特斯拉第四季度的單車收入只有 4.45 萬美元,同比減少 0.81 萬美元,環比微降 0.1 萬美元左右。
第二,2023 年第四季度上游原材料碳酸鋰價格雖然還在繼續下滑,能夠降低特斯拉部分成本壓力,但是碳酸鋰價格大的降幅基本上在前三個季度完成,四季度能夠減少的程度微乎其微。
電池級碳酸鋰的平均價格在 2023 年四季度,環比下滑約 7 萬元至 14 萬元/噸。以特斯拉銷量最佳的 Model Y 常規車型(帶電量為 55 度)為例,折算到特斯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成本,下滑不到 0.2 萬元。
成本的下滑顯然難以抵消單車價格的下降,所以特斯拉第四季度的單車毛利仍保持環比下滑 0.04 萬美元至 0.92 萬美元。
2、FDS 成特斯拉汽車業務救命稻草
目前來看,特斯拉汽車業務尚有向上想象空間的只有 FDS。特斯拉 FSD 測試版的累積總行駛里程已經超過 8 億公里,FSD 最新的 V12 版本距離面向客户也只有一步之遙,一旦正式落地,或將在市場上產生轟動。
以馬斯克多次表態的 “最終將通過自動駕駛軟件而不是汽車銷售來創造收入 “來看,降價保量是有價值的,因為車輛是 FSD 的載體,只有大規模的增加銷量以及 FSD 的滲透率,才能在未來長久的維持盈利。
如今,特斯拉的 FSD 到了關鍵時期。2023 年年末,中國正式發佈《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意味着特斯拉有可能儘快在中國接入 FSD 功能,這將極大利好特斯拉。
以目前國內車企的自動駕駛水平來看,除開少部分公司如使用華為技術的問界,以及始終以自動駕駛為發力點的小鵬等尚能與特斯拉扳手腕,其他車企都還需要在對技術進行打磨。
3、壓哨完成 2023 全年目標,但對 2024 年的銷量不樂觀
“銷量第一,盈利第二” 的確是 2023 年特斯拉貫穿全年的策略,但為何上半年有效,下半年失效呢?
儘管特斯拉的毛利率和淨利潤屢屢創下近幾年的新低,但是汽車銷量卻連續創下歷史新高,整體營業收入也維持高增長,形成了部分對沖,用盈利能力的受損換到了銷量規模的提升。
但是在第三季度,這種脆弱的平衡被打破,特斯拉的銷量、營收和利潤同步出現了增速下滑,這也讓特斯拉改變了在第四季度的策略。
特斯拉在第四季度開啓了一波產品四連漲,通過向消費者傳導漲價信號,催促觀望者轉化下單,這一方式帶動特斯拉在第四季度創下銷量新高,也壓哨完成了全年 180 萬輛銷量目標。
去年第四季度,特斯拉實現銷量 48.5 萬輛,同比增長 20%,環比增長 11.4%。
但是,對於 2024 年的銷量,特斯拉並不樂觀。
在特斯拉的電話會中,公司明確表示 “2024 年產量、交付、發貨量增速可能會顯著地低於 2023 年 “。這一改此前數年 50% 的增長目標設定慣例。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認為,特斯拉對 2024 年的悲觀來源於下述原因:
第一,被市場寄以厚望的下一代低價車型預計將在 2025 年後期才會投產,而已經上市的主力新車型——Model 3 煥新版和 Cybertruck 表現不佳。
Model 3 煥新版由於定價過高,即使在今年年初實現了降價,也較老款貴了 1.6 萬元。在國內新能源車企大降價的背景下,Model 3 煥新版的競爭力被削弱,難以扛起特斯拉在中國區的銷量增長大旗。
Cybertruck 儘管還未上市就拿出了預定量超 200 萬輛的成績,但是產能爬坡速度緩慢,直到 2024 年 Cybertruck 的產能才會提升至 12.5 萬輛以上。很顯然,這對於提振特斯拉的銷量難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第二,正如馬斯克在業績電話會所表示 “中國的車企是世界上最有競爭力的 “,特斯拉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在被眾多優秀車企圍攻。特斯拉的市佔率從 2021 年的 11% 降至如今的 7.8%,而且這個佔比還在持續不斷的下滑。
2024 年對於不少國內的新能源參與者如長城、理想、比亞迪和小米等都是產品大年,但對於特斯拉來説,卻是青黃不接的一年。考慮到特斯拉中國區的銷量佔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以上,24 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更差的競爭格局,將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4、能源和服務業務增速開始放緩
除開核心汽車業務,特斯拉另外兩大業務——能源業務和服務業務依舊保持營收和利潤的同比增長,但是增速有所放緩。
其中,包括光伏和儲能的能源業務,今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 14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增長速度相較近 5 個季度 40%-150% 的水平明顯有所放緩。
從四季度的產能上來看,特斯拉 Megapack 工廠的儲能產能短期似乎陷入瓶頸,但是後續產能推進還是在有條不紊進行中。
2023 年 12 月末,特斯拉官宣在上海正式啓動了年產 1 萬個 Megapack 固定式電池庫的新大型工廠項目。作為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有望在 2024 年第一季度開工,第四季度投產。特斯拉初期規劃的年產商用儲能電池就有 1 萬台,儲能規模近 40GWh。
同時,特斯拉的加州 Lathrop 工廠也正在增加一條新生產線,預計今年將產能翻番,從 20 GWh 增至 40 GWh。
這將極大地加強特斯拉在儲能領域的實力,為後續特斯拉能源業務的持續增長提供動力。
除此之外,包括二手車交易,付費超充等業務的服務業務也在穩步增長中,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達到 2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7%。目前特斯拉全球超充站已經提升到 5600 個以上,超級充電樁超過了 5.5 萬個,這都將成為特斯拉服務業務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石。
特斯拉微乎其微的降價效果、難以回升的盈利水平、乏力的銷量增長,以及青黃不接的新車型,讓特斯拉的前景蒙上了些許陰影。在 2024 年,習慣了突飛猛進的特斯拉或要以 “穩 “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