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爆!有券商透露 “500ETF、1000ETF 已無券可借”

華爾街見聞
2024.01.23 10:3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太火爆!有券商透露 “500ETF、1000ETF 已無券可借”

昨日(1 月 22 日),三大指數全面回調,滬指擊穿 2800 點關口,收盤大跌近 3%。今日(1 月 23 日),市場全面反攻,深成指、創業板指數漲幅均超過 1%。

而對市場風向嗅覺極其靈敏的兩融資金,近期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尤其是 ETF 市場變化顯著。有頭部券商人士對每經記者透露,近期投資者對 500ETF、1000ETF 的券需求火爆,其所在券商目前已無 500ETF、1000ETF 可借。

昨日融資買入與融券賣出均放量

證金公司數據顯示,1 月 22 日 A 股的融資融券餘額為 16050.46 億元,較上一個交易日環比減少 161.65 億元。其中,融資買入額 498.42 億元,融資償還額 648.71 億元,融資餘額 15385.8 億元。同時,融券賣出為 70.57 億元,融券餘額 664.67 億元。兩融交易額佔市場總成交比例 7.07%。

相比 1 月 19 日,兩市融資買入和融券賣出均有所放量。1 月 19 日融資買入金額為 426.11 億元,融券賣出金額為 60.51 億元,1 月 22 日融資買入與融券賣出分別環比增長 16.97% 和 16.63%。但兩融成交佔比較 1 月 22 日略高,為 7.15%。

與 2023 年底相比,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兩融資金總體而言小幅流出 A 股市場。融資方面,2023 年 12 月 29 日,A 股融資餘額為 15792.86 億元,年初至今減少了 257.6 億元,減少比例為 1.63%;12 月 29 日的融券餘額為 715.99 億元,年初至今減少了 51.32 億元,減少比例為 7.17%。

值得一提的是,受市場下跌影響,市場維保比例下降較快。2023 年 12 月 29 日,A 股平均維持擔保比例達到 254.3%;2024 年 1 月 19 日下降至 239.3%,而 1 月 22 日快速下降至 231.4%。

ETF 融券緊俏源於投資者融券成本較低

從交易品種來看,近年來隨着 ETF 大熱,ETF 兩融交易也漸成主流。

Wind 數據顯示,截至 1 月 22 日,A 股 ETF 融資餘額為截至 1 月 22 日,兩市 ETF 兩融餘額為 1333.82 億元,較上一交易日減少 5.44 億元、環比減少 0.41%。

其中,ETF 發生融資買入 72.54 億元,融資淨買入 1.32 億元,融資餘額為 1195.51 億元。發生融券賣出 11.21 億元,融券淨賣出 2264 萬元,融券餘額為 138.31 億元。

500ETF、1000ETF“霸榜” 融券餘額前十名,是近期 ETF 融券市場上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如下圖所示。截至 1 月 22 日,南方中證 500ETF 以 52.79 億元融券餘額高居 ETF 融券榜首,僅其一隻就佔所有 ETF 融券餘額的 38.17%。第二名至第六名為南方、華夏、廣發、富國、易方達的中證 ETF。

每經記者諮詢了一頭部券商投顧人士,其表示,由於 ETF 除了可以單純進行融資或融券,也可以與股指期貨等構成對沖組合,投資者對 ETF 的兩融需求量一直較大。尤其是近期市場下跌過程中,500ETF、1000ETF 融券需求快速上升。“我所在的券商 500ETF、1000ETF 目前已無券可融。”

此外,他還透露,ETF 融券需求旺盛,也與較為低廉的融券費率有關。“券商用於融券的股票券源現在多來源於轉融通,轉融通本來就要付給證金公司利息,因此個股融券一般而言費率較高。但 ETF 均來源於券商自營,所以可以給到投資者更低的融券費率。部分自營盤買得較多的 ETF,出借給投資者年化利率可以低至 2%;其餘一些緊俏的券可能會有所上浮,但總體而言利率都不高。”

而在融資端,黃金 ETF 成為投資者最青睞的對象。從下圖可以看到,華安黃金 ETF、易方達黃金 ETF 分列融資餘額前兩名,達到 115.53 億元和 107.74 億元。

上述兩隻黃金 ETF 備受融資者青睞,與去年以來黃金慢牛行情密切相關。受到美元疲軟和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推動,2023 年 12 月,黃金價格觸及每盎司 2135.39 美元的歷史新高。而依據摩根大通的研究估計,黃金價格將在 2025 年達到每盎司 2300 美元的峯值。此預測假設聯邦基準利率將在 2024 年下半年首次降低 125 個基點(bp),將黃金價格推至新的名義高點。

本文作者:王硯丹,來源:每經網,原文標題:《太火爆!有券商透露 “500ETF、1000ETF 已無券可借”》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