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vestor Profile | From earning $1 billion to downfall of a Nobel laureate

對沖基金長期資本,早期每年回報率高達 40%,不料遇上黑天鵝而破產。
本文綜合自期樂會。
羅伯特·莫頓,被稱為 “期權之父”。1997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哈佛大學最高級別教授,他開創了 “金融工程學” 這一全新領域,還曾短時間內賺取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鉅額財富。
11 歲開始做交易
1944 年,莫頓出生在美國紐約的一個 8000 人左右的小鎮,據説這個小鎮出了 6 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對莫頓的影響非常大。
他的父親是社會學界的泰斗——羅伯特·K·莫頓,著名 “馬太效應” 的提出者。在莫頓小時候,父親就教他學習棒球、撲克、魔術和股票,還為他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因而 11 歲時,聰穎的莫頓就買了人生第一隻股票——通用汽車,並從中獲利。15 歲時,他還動手改裝了他的第一輛汽車,當時他的夢想是做名汽車工程師。
堪稱 “現代金融理論的牛頓”
之後,他進入加州理工數學系後,幾乎每天都在當地的證券公司待上幾個小時,進行交易並關注市場。莫頓在那段時期將夢想從成為工程師轉向成為一名經濟學家。莫頓後來轉入了麻省理工學習經濟學,併成為了那位赫赫有名的保羅·薩繆爾森的弟子。這件事為後來三四十年裏衍生品市場的蓬勃發展創造了機緣。
薩繆爾森曾因將數學分析應用於經濟學領域的巨大貢獻而在 1970 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美國人。他在肯尼迪執政期間曾協助制訂了著名的税收政策——“肯尼迪減税方案”。他所著的《經濟學》教科書早已被成千上萬學子們奉為經典。
恩師薩繆爾森稱他的這位愛徒為 “現代金融理論的牛頓”。後來,莫頓將有關論文整理,並於 1987 年另外專門撰寫了一章,編寫成了書籍《連續時間金融學》。美國《金融雜誌》盛讚這本書,稱它在金融學中具有分水嶺的意義。如今,這本書已經成為美國金融學博士必讀的經典教材。
“期權定價模型” 創始人
期權定價理論是莫頓最大的貢獻之一。上世紀 70 年代初,莫頓與經濟學家邁倫·斯科爾斯及數學家費雪·布萊克共同研究出了一個期權定價的複雜公式,即布萊克 - 斯科爾斯 - 莫頓定價模型(BSM 模型)。在那之前儘管衍生品金融已經有了悠久的歷史,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方法與其説是理論,不如説更像是宗教信仰,既缺乏嚴謹的辯證邏輯,又很難找到有效的檢驗方法。期權定價理論成為了經濟學方法論轉變的重要標誌,即從以哲學思辨和歷史描述為主向定量描述和模型檢驗為主過渡。
憑藉這一學術成就,莫頓與斯科爾斯分享了 1997 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這項研究立刻被銀行、交易商、投資者及其他金融從業者所用。在此之前,因為無人瞭解如何定價成本及風險,許多有用的金融產品都無法得到應用。現在,莫頓的研究已成為價值萬億美元的產業的基礎,被廣泛應用於各種風險資產及金融衍生品的定價工作,併為當今蓬勃發展的金融工程學奠定了基礎。
法國興業銀行的一名金融衍生品專家斯坦·喬納斯甚至説:“金融業大部分人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只不過在為羅伯特·莫頓 20 世紀 70 年代所做的工作提供註腳(指所做的工作都要以羅伯特·莫頓的工作為基礎)。”
莫頓在期權定價理論和金融工程學上的研究成果極大的促進了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繁榮。莫頓本人也是他的學術成就的受益者,1993 年莫頓與另外 9 人組成了一個名為 “長期資本管理(LTCM)” 的公司,該公司把布萊克 - 默頓 - 斯科爾斯二十年前創建的理論在實踐中運用,公司成立三年,每年回報率高達 40%,成為當時華爾街最賺錢的基金公司。據稱,在公司潰敗前,僅莫頓就分享了超過 10 億美元的利潤。
1997 年,當莫頓獲譽諾貝爾經濟學獎後,他一度被稱為 “最會賺錢的諾獎得主”。
聰明的代價
LTCM 的數學模型,由於建立在歷史數據的基礎上,在數據的統計過程中,一些概率很小的事件常常被忽略掉,因此,埋下了隱患 -- 一旦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其投資系統將產生難以預料的後果。
所謂 Black-Scholes-Merton 公式仍以正態分佈為基礎, 故"長期資本" 的風險投資策略仍以"線性"和"連續"的資產價格模型為出發點。具體來説,該對沖基金的核心策略是"收斂交易" (convergencetrading)。
此策略並不關心某一股票或債券的價格是升還是降,而是賭在相關股票或債券的價格向"常態"收斂上。"長期資本 "的一項賭注下在美國 30 年國庫券和 29 年國庫券的價格收斂上(賣空前者,買入後者),本以為可以不論價格升降都穩操勝券。
不料,亞洲和俄國的金融危機使驚恐的投資者一窩蜂地湧向似更安全的 30 年國庫券,結果造成 30 年國庫券和 29 年國庫券的價格發散,而非收斂。類似的其它幾個"收斂交易"也都以發散而告終。
有人説他們最大的錯誤是過於相信自己的模型和策略,但模型始終不能量化金錢和情緒近於瘋狂時的情景。長期資本曾在路演中説,“風險是波動性的函數,這是完全可以被量化的。” 這很有道理。畢竟,在他們頂峯時的 1998 年 4 月,當初投入基金的 1 美元變成了 2.85 美元,即 50 個月內 185% 的回報率,這是一個極其出色的業績。
再次強調,你得明白他們是做對沖的,不能和賭單邊簡單對比。然而,就像《黑天鵝》的作者 Taleb 總結的那樣,“他們過於相信自己的模型,完全沒有考慮自己有可能錯誤。” 這是聰明的代價嗎?
有人説是他們的運氣不好。畢竟,俄羅斯債務違約這事,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輕易碰到的,俄羅斯好歹也曾經是地球上的雙霸主之一。如果市場服從正態分佈,那麼長期資本所經歷的是 8 個西格瑪之外的事件。什麼意思?我們的宇宙有 137 億年的歷史,如果從宇宙誕生那一刻開始每天都有交易,那麼這樣的事件都不該發生哪怕是一次。
也有人説樹大招風,他們被盯上了。確實,在他們最困難的那些天裏,市場的流動性消失,沒有人願意跟他們交易。整個市場都在跟他們作對,等着看哪一天他們撐不下去了好來趁火打劫。當初看似你是頂級的獵手,卻不料到頭來卻被更加兇殘的獵手捕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