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nderstanding the Market | How far has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fallen?

港股當前與歷次底部對比如何?後續能期待什麼?首先,部分技術指標已經接近歷次底部極端水平!恒指月線級別的支撐位在 14,600 附近。不過反彈若要持續仍需要 “對症” 政策作為基礎。
本文來源:中金
海外中資股市場上週再度出現大規模拋售,導致市場距 2022 年 10 月低點僅一步之遙。市場弱勢始自週一 MLF 利率意外維持不變,進一步打壓了市場對於更多政策出台支持的預期,而這又是提振信心和情緒的關鍵所在。
這一背景下,中國 4 季度經濟數據低於預期、一些資金無需的拋售,疊加其他因素擔憂,可能共同導致了週三市場的拋售。

那麼,市場跌到什麼位置了?與歷次底部對比如何?後續能期待什麼?
部分技術指標已經接近歷次底部極端水平。
1)估值:恒生指數 7.4 倍動態 PE 僅次於 08 年金融危機以及 2022 年 10 月底的市場底部;2)風險溢價:升至 9.9%,與 22 年 10 月底部相當;3)17.2% 的賣空成交佔比已僅次於 22 年 10 月底,RSI 以及成交換手也都接近此前幾輪市場底部等。
此外,從技術位看,恒指月線級別的支撐位在 14,600 附近。不過反彈若要持續仍需要 “對症” 政策作為基礎,當前環境下需要及時且有力的財政支持。2023 年 10 月底萬億人民幣國債和今年 1 月初央行重啓 PSL 都是 “對症” 方向,但不論何種形式,都需要足夠力度才能達到總量效果。
往前看,從目前到美聯儲開始降息,美債利率會有 “折返跑”,但仍有下行空間(中樞 3.5~3.8%),這意味着外部環境對我們仍有政策寬鬆空間和窗口,如果屆時政策也再度發力,那麼一定程度的修復反彈依然可以期待。
方向上,更多的貨幣寬鬆對應小盤成長,更大的財政力度對應順週期和核心資產。反之,若降息和更多財政力度未兑現或低於預期的話,高分紅以及 “啞鈴型” 策略仍將有吸引力,甚至有望繼續跑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