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仁勳 “閃現” 英偉達欲穩中國市場

英偉達 CEO 黃仁勳近期參加了英偉達中國區的年會,身穿東北花背心轉手帕、扭秧歌的視頻在網絡流傳。儘管英偉達表示黃仁勳只是為了和員工歡聚,但由於 AI 浪潮、美國芯片禁令以及中國特供版芯片遇冷等原因,黃仁勳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黃仁勳此次低調出現可能出於專注內部發展的戰略考量,而非外部宣傳。綜合來看,黃仁勳的出現可能是出於內部聚焦和謹慎策略的選擇。
來源:北京商報
近日,多段英偉達 CEO 黃仁勳身穿東北花背心轉手帕、扭秧歌的視頻流傳網絡。據悉,該視頻出自英偉達中國區的年會現場,而黃仁勳也已於近期分別參加了英偉達北京、上海、深圳公司的年會。
一次相當低調的 “閃現”。儘管英偉達表示,黃仁勳僅僅是為了和員工歡聚,但在新一波 AI 浪潮、美國 “芯片禁令” 以及英偉達 “中國特供版” 芯片遇冷等現實面前,黃仁勳的出現又很難不讓人產生諸多聯想。
中國行
中國行 “鴿” 了半年後,黃仁勳出現在了英偉達中國區的年會上。
伴隨着視頻和照片的廣泛流傳,1 月 21 日,英偉達方面向媒體確認,黃仁勳已於 1 月 15 日、17 日和 19 日分別參加了英偉達北京、上海、深圳公司的年會。
但英偉達方面透露,黃仁勳本次主要為了和員工歡聚,沒有其他行程。
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財經評論員張雪峯分析稱,黃仁勳此次低調出現可能是出於專注內部發展的戰略考量,而非外部宣傳。而此前傳聞的訪華行程未能實現,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未能達成具體計劃,使得此次訪華顯得相對低調。綜合來看,黃仁勳的出現可能是出於內部聚焦和謹慎策略的選擇。
黃仁勳上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出現在中國市場,是 2019 年。那年的英偉達中國技術大會上,黃仁勳就曾重點提及人工智能,稱 “五年內英偉達的訓練性能提升了 300 倍,深度學習的邊界在不斷擴大”。
大模型爆發,讓 GPU 超越 CPU 走上前台的苗頭,也在那場大會上有所體現。當時,黃仁勳説,推薦系統是最重要的 AI 模型,“阿里的 ‘雙 11’” 是全宇宙最大的電商節日,“CPU 速度太慢,只有 3 QPS(每秒請求數),GPU 有 780 QPS”。
穩市場
黃仁勳現身英偉達年會,目標是 “娛樂”。但在轟轟烈烈的大模型浪潮和複雜的 “芯片禁令” 之下,黃仁勳的出現又總會被認為 “沒那麼簡單”。
大模型浪潮始於 2022 年末、2023 年初。在這之前,英偉達正經歷一輪寒冬。
截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的 2023 財年三季度財報顯示,英偉達在該季度營收 59.31 億美元,同比下降 16.5%;淨利潤為 6.8 億美元,同比下降 72%。但截至 2023 年 1 月 29 日的四季度,英偉達營收達到 60.5 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約 21%,但較上一季度增長 2%。
此後,大模型的出現徹底 “拯救” 了芯片行業,拯救了英偉達。在黃仁勳的帶領下,英偉達市值在 2023 年突破了 1 萬億美元並仍不斷攀升,目前市值已達 1.47 萬億美元。整個 2023 年,英偉達股價累計上漲近 240%。
在整個芯片尤其是 AI 芯片的 “盤子” 裏,中國市場是不能忽視的存在。在規模高達 70 億美元的中國 AI 芯片市場上,英偉達的市場佔有率超過 90%。
而在 2023 年底,黃仁勳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中國市場佔英偉達銷售額的大約 20%。透露這個數據的同時,黃仁勳提到,英偉達正在與美國政府緊密合作,以確保其針對中國市場的新芯片符合出口限制。
掌如研究院院長何基永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儘管黃仁勳沒有公開宣佈此行,但與員工歡聚的活動可以看出他對公司在中國業務的關注。而其低調出現,也可能是在避免引起過多關注。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複雜的背景下,可能希望通過低調的方式,避免引發不必要的爭議。
去年 10 月,美國更新半導體出口管制新規,英偉達已經 “降級” 過的 A800 和 H800 芯片均在管制範圍之內。而在去年 5 月,黃仁勳在接受《金融時報》的採訪時就曾提到,美國阻止英偉達向中國銷售最先進芯片的做法,就如同將其 “雙手綁在背後”。
替代版
在留住中國市場方面,英偉達打算 “故技重施”。目前有消息稱,英偉達計劃再次推出 3 款針對中國市場的 “改良版” AI 芯片,並於 2024 年二季度開始批量生產。
而英偉達的替代方案就是基於 H100 重新推出 3 款針對中國市場的 AI 芯片,這些新產品都是基於英偉達的 Hopper 和 Ada Lovelace 架構。
但一個尷尬的現狀是,新 “替代版” 芯片很可能在中國市場遇冷。不久前,有報道稱,自 2023 年 11 月以來,阿里巴巴、騰訊、字節跳動等幾家頭部科技公司一直在測試英偉達特供芯片樣本,他們已向英偉達表明,2024 年向英偉達訂購的芯片數量將遠遠少於此前原計劃購買的、已經被禁的英偉達高性能芯片。
半導體研究機構 Semianalysis 調研報告曾顯示,用於 AI 模型訓練的 H20 提供 96GB 內存、4TB/s 內存帶寬和 296 teraFLOPS FP8 性能。理論上,其整體算力比英偉達 H100 GPU 芯片下降 80% 左右,不過在 AI 推理方面的性能比 H100 快 20%。
對於新芯片的推出時間以及在中國市場可能面臨的情況的應對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英偉達,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中國企業可能更傾向於選擇性能更強大的芯片,而不是特供版。” 張雪峯説。何基永也表示,如果中國企業對特供版芯片的態度普遍不積極,可能會對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和品牌形象造成影響。
這也反襯出了英偉達面臨的另一個難題——市場競爭。黃仁勳曾表示,在生產 “最好的” 人工智能芯片的競賽中,華為是英偉達 “非常強大” 的競爭對手之一。而科大訊飛也曾在業績説明會上提到,華為昇騰 910B 能力已經基本做到可對標英偉達 A100。
“在大模型及 AI 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國產 AI 芯片的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部分企業在特定領域已經具備了與國際領先企業競爭的實力。” 中國數實融合 50 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此説道。
但同時,洪勇也表示,實現全面國產替代的程度仍面臨不少挑戰。首先是技術研發層面,高端製程工藝、核心 IP 設計、先進的封裝技術等方面與國際頂級水平尚有差距。其次是生態系統建設,如軟件生態支持、開發者社區活躍度等需進一步完善。
而在市場需求與產品迭代速度的匹配方面,如何快速響應並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是關鍵。此外,產業鏈上下游整合程度上,也要確保原材料供應安全和自主可控。最後是國際環境影響,全球化的合作與競爭格局使得完全獨立發展具有一定難度。
“也要注意到,特供版芯片可能是英偉達根據中國市場的特殊需求和法規要求進行的調整,其在某些特定領域可能仍具有競爭力。” 何基永稱。
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