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Q&A with Duan Yongping last year: Involving Tencent, Apple, Moutai, life...

長灣資訊
2024.01.19 10:1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我是一個滿倉主義者,投資美股主要在蘋果,A 股主要在茅台,港股主要是騰訊。

本文綜合自投資與健康。

“(問:大道只買躺贏的公司?)不然呢?”

“我的 ‘滿倉主義’ 最大的特點是不太在意 ‘擇時’,但非常在意 ‘商業模式 + 企業文化’。”

“大道過去十幾年實際上就真的看懂了兩家公司,蘋果和茅台。平均六年看懂一家。但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所以既不願意 ‘悟’ 也不想 ‘洞察’。”

“假裝會游泳是很危險的,假裝會投資也一樣。不過很多人不很理解,假裝會投資的危險到底在哪裏,直到他們理解了危險。”

“做時間站在你一邊的事情。五年十年二十年後,你會知道其中的區別的。”

“賭一般指的是 48% 贏面的下注,90% 以上贏面的下注,我一般稱之為投資。”

“改正錯誤要儘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讀書和悟道是兩件事情。做投資以後,我發現願意思考的人的比例,遠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很多。”

“做正確的事情,會少折騰很多。”

……

照例,我們把段永平過去一年在雪球的問答翻了一遍。隨手作一些摘錄。

段永平很可能是華人投資者中,最接近巴菲特的一個。兼具投資人和企業家的雙重身份、閲歷和視角。

摘錄的片段,均為段的回答。個別在括號里加了旁註,以提示語境。內容以投資為主,但也不侷限於狹義投資。

大致框架:商業模式、企業文化、本手、投資之外、蘋果和茅台、關於其他行業和企業的點評。

畢竟缺乏上下文語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段永平的社交賬號。

關於商業模式

1、沒把商業模式放在第一位,那就基本上還不太懂生意。投資會蠻煎熬的。

2、這個世界可能有幾十、幾百個甚至更多的行業和行業狀元,但商業模式好的鳳毛麟角。用找行業狀元的辦法,就會很容易去投那些商業模式不好的 “行業狀元”,那些狀元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輝煌而已。

3、如果你心裏有(好的企業文化或商業模式),最後能找到的概率就會大很多,雖然這個概率也還是很小。

但如果你心裏沒有,最後能找到的概率可能會很接近 0。

4、我不意外巴菲特會賣掉台積電。雖然台積電非常了不起,但商業模式有點累,實在是太重了。

台積電一直非常專注在他們做的事情上,結果也確實非常了不起。但投資是全方位比較的,我會更傾向於商業模式更好一點的公司。

5、定性比定量分析重要,最重要的是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把絕大多數公司都過濾掉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一下子就下降了很多。

所以這些年想通了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商業模式。這點通了以後,投資確實就變得非常有意思了。

投資到目前為止我還真沒看過財報,也許確實有點看不懂(其實就是因為懶),也許真的覺得沒必要。我見過太多很懂財務分析的人們,對投資可真是一頭霧水哈。

6、蘋果 pe 30.91,微軟 35+,亞馬遜 75!

剛剛看了一圈,商業模式稍微好點兒的 pe 都非常高,這還是在國債利率這麼高的時候。這是有泡沫了嗎?

7、(問:大道只買躺贏的公司?)不然呢?

8、商業模式和企業文化都好的公司難找啊,好公司要惜賣。蘋果現在不便宜了,但一直沒找到我想拿蘋果換的公司。

9、差異化的定義就是:用户需要但別人沒能滿足的東西。

“差異化” 不是簡單的不同……潛在前提是至少要有 “同行已經滿足了的用户需要的東西”。

10、在有好產品的前提下,渠道會變得沒那麼重要。

最好的渠道就是像蘋果店這種模式,渠道完全和公司文化吻合,不然就是儘量朝這個方向努力。

11、突然想到老巴説過的那句話:如果你在坑裏,至少別再往下挖了。產品完全沒有差異化的公司,將來早晚都會出問題的。航空公司是非常好的例子,其他類似的 50 步和 100 步差別的,就不細説了。

12、大概 10 年前買過一點點 IMax,但很快就意識到其商業模式不好就趕緊賣掉了。

用商業模式去評估企業對投資的幫助非常大,尤其是當你用 10 年的眼光來看的時候。

關於企業文化

13、企業文化不好的公司,長期必然日子沒那麼好過。好企業偶然也會有難過的日子。

14、我如果不信任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層了,我會決定離開的。

對我來説,要搞懂公司經營的每個細節來決定投反對票還是贊成票,是件很費時的事情,比搞懂商業模式或者是企業文化可能還要難。

15、你覺得環保不重要嗎?利潤之上的追求真的那麼不重要嗎?

在有些人的眼裏,道就是術,是更高級的術。對吧?所謂利潤之上的追求,只不過是追求利潤的更高級的術罷了。

在術的眼裏,所有人的東西都是術。

利潤之上的追求不是術,是道!

16、我買 GE 的時候,似乎還沒有把商業模式放在第一位。那時候覺得 GE 的企業文化很好,“世界在變,所有的東西都在變,但 integrity 不變” 這句話讓我非常欣賞。後來發現,GE 官網上的企業文化都不再提 integrity 了,覺得非常怪異,加上後來對商業模式的重視度大幅提高,於是突然某一天就決定都賣了。

17、(問:凡是員工見到領導都戰戰兢兢的公司,時間長了都會出問題的。因為這種公司的員工大多都會變得沒有擔待)只要時間足夠長,該來的都會來的。

18、(問:企業文化如何才會改變?)大概辦法就是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而且光講是肯定沒有用的,但不講是絕對不會變的。

19、(騰訊的願景)以前是 “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互聯網公司”,現在是 “用户為本,科技向善”(Va­l­ue for Us­e­rs, Te­ch for Go­od)。

我非常喜歡新的願景!太牛了!八個字,該有的都有了!老的那個我很久以前就説過,不是很喜歡。

20、多元惡化一般是主業不夠強,想靠多元化找出路,結果找了一條岔路。

關於 “看懂”、“想透”

21、這也是為什麼大道一直覺得自己是普通人的原因。大道過去十幾年實際上就真的看懂了兩家公司,蘋果和茅台。平均六年看懂一家。

但絕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已經很厲害,所以既不願意 “悟” 也不想 “洞察”。

22、看到巴菲特之前,(我)沒怎麼碰過股市,因為覺得那是個投機的東西,不想碰。直到看到老巴後才突然想到,搞懂公司我應該比絕大多數人在行哈。

23、(問:感覺微軟、英偉達將超越蘋果,大道認為怎麼樣?)

大道只關心自己能看懂的。只有自己看不懂的人才會到處問:你認為呢?

24、(問:大道之前也買過萬科的股票,也相信王石,結果持有一段時間就賣掉了…不知道是如何在地產巨頭們巔峯做出賣掉的判斷的?)

不是有啥超能力,就是看不懂。想不透 10 年以後會怎麼樣。包括萬科,我也是想不通的,所以沒有再碰過。

25、(問:普通人一輩子也許看不懂茅台平果……茅台酒廠從高管到一般員工,有幾個看懂了,又有幾個買入了自家的股票?)

不應該苛求茅台的員工,蘋果的員工也沒幾個能看懂蘋果的。我們公司的員工也不會好到哪裏去。要是內部員工能看懂自己公司的話,哪有我們啥事啊。

26、(問:大道現在是已經佛性了,不尋求比茅台更高收益的投資了麼?)

你厲害,你賺得多?!我沒空了解我不瞭解的東西,我知道了解一個東西有多不容易。人們最好不要高估自己。

27、是的,是建立在想透了生意的基礎上。當然,以為想透了不等於就真的想透了。不過,我管的投資如果能有年化 12% 我就滿意了,這個做法大概率可以滿足這點。

這是我的期望值,我管投資這二十年的實際結果要比這個好一些。

28、沒有 10 年 8 年的可追溯歷史,很難了解一個公司。瞭解一個小公司幾乎是個不可完成的任務,除非開公司的人剛好是你以前就認識了很久的人。

29、知不易行也不易。實際上就是知道什麼是對的事情不容易,把事情做對了也不容易。認為知易行難的,很可能還沒完全知。

做時間站在你一邊的事、90% 以上贏面的下注、不太在意擇時等

30、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假裝自己懂投資是很危險的。

假裝會游泳是很危險的,假裝會投資也一樣。不過很多人不很理解假裝會投資的危險到底在哪裏,直到他們理解了危險。

31、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方法。除非你能做時間站在你一邊的事情。五年十年二十年後,你會知道其中的區別的。

32、賭一般指的是 48% 贏面的下注,90% 以上贏面的下注我一般稱之為投資。

從來沒算過,就是大致猜一下。模糊的正確好過精確的錯誤。

不完全懂是不應該賭身家的。不敢賭身家的 “投資”,其實都很難算得上正經 “投資”。

33、我是一個滿倉主義者,我管的投資里美股主要在蘋果,A 股主要在茅台,港股主要是騰訊。

我的 “滿倉主義” 最大的特點是不太在意 “擇時”,但非常在意 “商業模式 + 企業文化”。當然,前提是 10 年後看回來的價格是便宜的。“滿倉主義” 不意味着就一定要滿倉,沒有合適投資標的時(包括價格過高時),是可以拿着現金的。

34、這也是不要輕易把好公司賣掉的原因之一。拿着現金更容易犯錯誤。

好公司不要輕易賣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賣了以後換什麼!拿着現金一般是比較難受的,很多人很可能會因為賣掉了好公司,現金又拿不住,於是換了連盈利模式都搞不清楚的公司,開始了睡不好覺的日子,犯不着啊!

35、“不擇時” 我的理解大概是:當我覺得從 10 年的角度看不貴而手裏正好有錢的時候就可以買了,不需要等更便宜的價錢,因為這個價錢從 10 年的角度看已經很好了。

36、(是否賣出)跟眼前多少倍 pe 其實沒關係,但和未來 30 年的生意狀況有關。

37、很多人以為(買股票)是狩獵,其實是農夫種田。

38、有一首歌叫做 “I bet my life ”—on you! 是 imagine dragons 的歌。我喜歡這首歌,我聽這首歌的時候經常會想到投資。這裏的 Bet 看起來像是賭,但其實不是的。

39、芒格和老巴在很多方面是非常類似的人,都非常睿智,也都很值得尊重。

芒格比較聰明(不是貶義的聰明的意思),總是想知道關於所有事情的所有事情;老巴則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一些。

40、張口閉口熵增熵減的,恐怕是屬於那種想把簡單事情複雜化才顯得自己有水平的行為?

41、在錯誤的路上奔跑的人,誰在乎他到底犯了哪些錯誤呢?結局從一開始就確定了。

改正錯誤要儘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錯了就改很好,改第二次也很好哈。

42、其實每個公司最後都會成為那個他本該成為的公司的。股價也是。沒有長期的莫名其妙的股價,但短期會有。

43、(問:請問,李錄説的這個朋友,是不是大道你?一一 “我有個投資做得非常好的朋友跟我説投資和打高爾夫球很像,我很同意。你必須得保持平常心,你的心緒稍稍一激動,肯定就打差了。前一杆跟後一杆沒有一點關係,每一杆都是獨立的。而且每一杆都要想好風險和回報。一個洞的好壞勝負並不會決定全局,直到你退役之前,都不是結果。而你留在身後的記錄就是你一生最真實的成績,時間越長,越不容易。所以多打打高爾夫球,對於培養投資人的品性有幫助”。)

很可能是吧。

44、難就難在便宜估值時段是什麼?蘋果現在便宜嗎?茅台便宜嗎?騰訊便宜嗎?阿里巴巴便宜嗎?Brkb 便宜嗎?

便宜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習慣把便宜跟過去到過什麼價錢比的,那樂視便宜嗎?GAME STOP 便宜嗎?AMC 便宜嗎?

如果看不懂生意,説啥都是白説的。

45、“我總有一天會全倉 S&P500 的”。這裏 “總有一天” 指的是退休以後。巴菲特説他將在死後五年退休,大道也是這個意思。

46、每一個決定都是獨立的。買入什麼,和你是不是已經持有其實並沒有關係。

47、芒格用過很多 margin,70 年代差點就出局了。

好好活着、悟道、對孩子多關心和信任、一定要找時間再看一遍《阿甘正傳》

48、“永生” 是不是除了腦子還能動以外別的都動不了了?那是 Ai?那有啥意思?

好好活着就好,永生違反自然規律,不是我想追求的。

wh­en you die, you die!

49、我個人不追求長壽,健康和活得有意思比較重要。哪天要是我不能打球了,我可能還需要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

(問:這樣説來,打高爾夫是大道生命中相當重要的事情,比投資更重要!)

都是好玩的事情。

50、思考是個習慣,怎麼來的我不知道,但我確實看到很多人是不習慣思考的。

51、“讀書人一般難悟到道” 這個結論是個典型統計誤會。實際情況是所有人都很難悟到道。

做投資或者做企業取得 “大成功” 的人往往是已經悟到點啥的少數人,甚至也可能就是運氣,而且很多 “成功” 甚至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如果真要統計的話,我相信讀書的人比不讀書的人悟到 “道” 的比例肯定是要大很多的,雖然這個比例依然不大。

讀書和悟道是兩件事情,讀書是學習或者愛好甚至包括消磨時間,悟道則是思考。讀書有可能對思考有幫助但不是充要條件。思考是能悟到道的必要條件。

做投資以後,我發現願意思考的人的比例,遠比我想象的要小很多很多。

52、reading 不一定是讀書,也可以是讀財報或者上網啥的?巴菲特先生很喜歡看財報,我喜歡上網。突然想到 reading 的翻譯會不會有啥誤會,我不讀書但有很多 reading?

53、(問:我一直不理解本該成為的人是什麼意思?難道每個人生下來就註定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

就是你的一生當中的所有決策會讓你成為最後的你,那個 “本該成為的人”。實際上是道概率題。

其實每個人的所謂的成功或失敗,都是其所有選擇的最終結果。這就是你最終會成為你本該成為的人的意思(不是你想成為的人的意思)。

54、“本分” 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對別人的照妖鏡。

55、人生不容易,抑鬱症真是有點可怕。

我偶爾也會某些揮之不去的不舒服的想法,我採用的辦法就是儘快轉移注意力。

玩遊戲是個很好的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聽聽合適的音樂,運動(比如高爾夫,游泳)都是辦法。這不是專業的意見,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

56、分享就是個愛好,何來無私之説?打小就老看到有人説 “無私”,那是對別人的期望值嗎?希望別人 “無私” 其實是很 “自私” 的吧?反正我長這麼大好像真沒見過正常的 “無私” 的人。

57、我想你對大道還是有點誤解的。大道其實沒啥人生目標,甚至都沒那麼自律,經常不小心就吃多了或喝多了。

但是,大道喜歡關注本質是真的。

大道確實是個運氣很好的普通人,唔到了一些偷懶的辦法,一些或許對其他普通人也有點幫助的辦法。做正確的事情會少折騰很多。

58、我可能有閲讀障礙,沒目的的讀書讀不進去。

我其實非常羨慕那些能抱着一本書讀一天的人。我大概能堅持五分鐘。我上課的注意力大概也是五分鐘左右,開會也一樣,然後就不知道想到哪裏去了。人和人之間是有區別的,有時候區別還蠻大。

59、認為中國人的特點之一是對賭博的愛好,其實就是一種赤裸裸的歧視!我就不賭,我見過很多不喜歡賭博的中國人,也見過喜歡賭博的白人,比如米克爾森。喜歡賭博其實就是不理性的表現,認為中國人喜歡賭博其實有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

60、《基業長青》這本書,對如何理解好企業確實蠻有幫助的。

61、其實這首歌整體蠻好的,但 “付出總有回報” 這句話沒辦法保證是對的,因為付出是不一定有回報的,尤其是做錯的事情的時候。

“才有” 強調的是不付出就難有回報,但不意味着付出就一定有。

但做對的事情有回報的概率會高一些,30 年以後看,那高得可不是一星半點哈。

62、其實 “懶得動” 和 “懶得想” 都是蠻自然的,我自己就是這樣。不過,我喜歡 go­lf,所以就經常能 “動起來”。我喜歡對有興趣的東西追根刨底地瞭解,因為樂在其中。所以喜歡很重要。

63、一定要找時間再看一遍阿甘正傳。以前看過十幾遍了,但也很多年沒再看過了。

我喜歡這部電影是因為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歷史片,通過一個 “小人物” 阿甘,把那段歷史中的很多片段很好地展現出來了。

64、我沒有任何獨特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多關心和信任怎麼會被認為是獨特的教育方法呢?太詭異了吧?不關心加不信任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65、在讓孩子成才這點上,錢能幫忙,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再説,孩子 “成才” 真的那麼重要嗎?這些年看到太多的 “成才” 後的小孩,過不好他們的人生了。

66、育兒。安全感最重要,任何破壞安全感的行為都應該停止。

67、最近拉黑了很多人,簡單講就是 “我也不喜歡你!”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解釋:指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各有各的選擇。

68、勤勞不是致富的充要條件。但勤勞的的人能致富的概率是要大一點的,如果是在正確的道路上。

69、顧客作為整體絕對是理性的,只要時間足夠長。沒有這個理解的人是很難理解生意的。

70、“更健康更長久” 強調的是 stop doing list,就是不健康不長久的事情不應該做。

71、對哦,很久沒看到宗慶後的消息了。大概十來年前還偶然碰上過一次,當時他還開玩笑説我們兩個搞反了,他應該退休,我應該繼續工作。其實我們都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關於蘋果和茅台

72、怎麼看蘋果嗎?大道説了十多年了,該説的都説了。

73、蘋果推出產品的最重要的基點,是 “我到底能為用户做什麼”。

很多年前,網上瘋傳蘋果會推蘋果電視,我説那麼大一台電視,蘋果能做什麼?結果蘋果確實沒推。

我依然很難找到蘋果會推蘋果車的邏輯。蘋果車到底能給用户帶來什麼巨大的用户體驗改善呢?

74、蘋果的財報總是這麼無聊,不看也罷。

今天上午我加入其他會員打了一場 golf,結果打完九個洞人家説,我要先回去了,因為蘋果要出財報。我心想,蘋果財報有啥好看的,還是打球要緊吧。最後我只好自己打完了 18 洞。

75、我確實跟巴菲特先生聊過蘋果,但那是 2018 年的事情,是在巴菲特已經買了蘋果以後。

不過,我把我認為蘋果的商業模式要好過可口可樂的觀點説出來了,巴菲特先生覺得印象很深。

76、蘋果在過去二十年裏,從高點下降 40% 或以上就有至少 10 次,10-20% 更是不計其數,要是用 ma­r­g­in 買了蘋果,就算不破產,大概率也已經嚇破膽了?

77、沒有過要減持蘋果的想法。想的都是怎麼能增加一點持股。

如果你真的打算拿 10 年,大概率是不會賠的,至少過去 10 年沒人賠錢吧。但機會成本不一定合算。

78、我覺得茅台早晚會到五萬億的,但確實沒想過要多久,大概率不會是五萬年的。

79、我買茅台的時候好像市盈率也不高吧?我不太記得,只是關注商業模式了。PE 太高不買,多數情況下是對的,我也不喜歡買 PE 高的公司,除非看到未來了。

80、很多人覺得酒的生意很容易做。我不太瞭解酒,但很容易看到這麼容易做的生意這麼多年下來能活好的牌子非常少,這裏面應該有點啥道理在裏面的。

“敢為天下後” 的前提,是能夠 “後中爭先”!據説大概需要 3-5 倍於對方的兵力才有機會 “後中爭先” 的。覺得自己有點錢就去賣酒,我覺得屬於 “無知無畏”,他們對品牌是什麼真的是一無所知哈。

81、你肯定覺得茅台也沒啥對手們學不會的吧?

哈,我還有朋友不知道哪根神經起了主導作用,前些年突然跑到茅台鎮開起了酒廠。本來是喝茅台的人,結果開始喝起了 “不比茅台差的酒”,還經常拉着朋友去喝。朋友們為了給面子還不得不説 “還可以還可以” 啥的,第二天早上起來後基本都不太再提這事了。哎……到底有啥想不開的呢?

對哦,宗慶後也在那裏搞過酒廠。所以我那個 “傻朋友” 其實也傻得普通哈。

82、加多寶和茅台不具備可比性。差太遠了,基本上是巴西隊和泰國隊的差別。也許更大些。

83、如果以 10 年算,我相信茅台大概率會跑贏通脹的。這只是我的理解,不是保證書哈。

(騰訊)我覺得也應該大概率能跑贏通脹。

關於其他一些行業和企業:新能源車、拼多多、阿里、ChatGPT 、航運等

84、(新能源車)同質化程度會比傳統車企高很多,10 年後真的很難説誰會存活下來。10 年也許不夠長,但 20 年後大概率會知道結果了。

也許 10 年後所有整車企業都是 “新能源” 的了,如果 “新能源” 確實會全面替代 “舊能源” 的話。我對汽車行業不是那麼瞭解,直覺上覺得車要做出差異化不容易,但肯定比硅片的差異化大很多。大概率未來 “新能源” 車企的生存狀態會像目前傳統車企的生存狀態差不多,生意會過得去,但不是特別好的商業模式。

85、騰訊、阿里,看了半天還是看不透,下不了重手。

86、我搞不懂拼多多,可能有點像巴菲特搞不懂微軟一樣。

看來拿着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的年代真的過去了?希望這會逼出最好的阿里,最後讓消費者得益。

我確實在 Temu 上買了一些東西,確實便宜也能用但並不能幫助我搞懂他的商業模式,我沒辦法看懂 10 年或以後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所以我不會因為 Temu 改變我對拼多多的任何看法。

87、電商我老覺得看不透,不知道護城河到底在哪裏,不知道 10 年後誰還能活得比較好。比如,我很難理解拼多多厲害的那些東西為什麼阿里等不學或者學不像。如果厲害的東西大家都跟着學的話,10 年後誰會更厲害呢?蘋果的東西大家想學但學不會。這個世界上學不會的東西其實是很少的。

88、我不是太瞭解電商(包括拼多多),但我喜歡馬雲身上的很多東西。過去我覺得馬雲很了不起,今天我依然這麼覺得,和股價無關。我眼裏那個馬雲就是那個騎着自行車隨時準備逃跑但依然壯着膽子對着那幾個偷井蓋的大漢大吼一句的漢子。

我見過的那個馬老師,其實也沒變過。

89、我啥都沒看,就看到老巴買了二十幾個百分點(西方石油)。我知道他是認真的,就跟着買了差不多 100 萬股。我不會加碼也不會花時間的,反正花時間也看不懂。

那麼多人看了那麼久蘋果還是一頭霧水,憑什麼我能很快看懂這個?不過,我看懂老巴了,所以跟點好玩。我很難在這個公司上賺到大錢的,一年內賺個十幾個點就心滿意足了。

其實有點像老巴買的動視暴雪,老巴就是相信微軟會買,他就買了點。千萬別以為老巴懂暴雪,也千萬別問我西方石油是怎麼回事。這個行為簡單講就叫套利,當然也有被套的概率,但非常小。

90、券商的差異化一般很小而且轉換成本也很小,所以一般來説很難是特別好的投資標的。

91、我知道銀行是幹什麼的,但覺得這個商業模式很難理解,因為有很多貸款,始終搞不清風險到底在哪裏。其實國內銀行普遍很着很便宜,但看着也很深的樣子。

92、不管怎麼説,ChatGPT 還是非常值得關注,雖然目前當搜索用似乎還不行。希望能逼出一個最強的 Google 來。

人們對 ChatGPT 顛覆搜索的願望有點像對實現全自動駕駛的願望差不多,雖然我也希望他們能做到。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AI 助理似乎是非常可能的,效率會高不少。

93、(zoom 和順豐)他們都是很難的生意。商業模式不好的生意也是生意。在有個好領導的時期,有時候苦生意也能做得還不錯,但對投資而言比較難。

94、我不太理解日本商社的商業模式,感覺是個日本文化的產物,別的地方沒見過成功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像 20-30 年前滿地的 xx 貿易公司?巴菲特先生可能是看報表發現的機會吧。

95、一直很喜歡迪斯尼的產品,但一直沒明白迪斯尼的商業模式。為什麼迪斯尼看起來很強大但老是很難賺錢呢?看起來這個商業模式似乎不是那麼美妙,是種很累的商業模式。不過,我還是會保留對迪斯尼的投資,畢竟屬於小於 1% 的投資哈。

96、我對 Amazon 的看法一直是:零售很難賺錢;雲服務會受到其他大公司的影響,微軟 Google 蘋果這些公司的雲服務未來會佔到一定市場份兒的。簡單講,我對電商沒有太多的理解,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想認真投資的想法。

97、投網易時我還是新手,滿倉股票半年不到漲了 20 倍,當時確實有點暈哈,也有過夢中嚇一跳的經歷。蘋果我基本上沒啥操心的東西,從來沒試過因為蘋果睡不好覺的時候。

98、關於靠近供應鏈的事情。早年長虹電視很火的那段時間,有次我跟一個朋友説,長虹離供應鏈那麼遠,成本會遠高於競爭對手的,長期而言他們肯定不行。

99、經營商務機有點像航空公司,但差異化比航空公司大一些,因為客户的價格敏感度會低一點,但也不是很好的商業模式,至少比起蘋果來要差很多。

100、直覺上儲能的產品很難有差異化,技術的差異很快就會被抹平的,價格戰會一直伴隨這個產品或行業。

101、我倒是沒真後悔過賣掉 neflix,因為看不懂他們到底怎麼才能賺到比較好的利潤,現在也依然沒看懂。

102、DSX,查了一下,這家公司叫黛安娜船運公司,誰要八年前拿到現在應該蠻痛苦的。重要的話再説一遍,商業模式非常重要!

船運像航空公司,生意模式很不好,時間長了後,什麼價都不便宜,不是我喜歡的投資。

直覺覺得這個行業的生意模式不是我喜歡的那種,要借很多錢(意味着風險大),而且產品沒差異化(意味着很難有長期的好利潤)。

很爛的生意模式。花了很長時間,守着一個生意模式很爛的公司,機會成本很高,心情也不好吧?花掉的時間也是機會成本。

103、微軟護城河非常強,可惜我以前沒看不懂。這兩年有點懂了,但一直沒機會哈。

104、融創也如日中天過?你説的是誰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