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價 6 萬 “播種”,愛維艾夫公開 “試管嬰兒” 的秘密

中國輔助生殖服務市場快速增長,試管嬰兒技術步入第三代 GPT。愛維艾夫正在衝擊港股上市,成立於 2006 年的愛維艾夫已擁有 4 家輔助生殖醫院,覆蓋周邊 15 個省及直轄市。
生娃這件事吧,説簡單也簡單,説難也難。
2020 年,中國就有 17% 的育齡夫婦不孕不育,且呈現出持續上升的趨勢。
生不出來娃,又想要個娃,怎麼辦呢?要麼,先解決自身身體存在的問題,再來考慮懷孕生娃的事;更簡單和直接的,就是繞過身體問題,選擇做試管嬰兒。
過去,試管嬰兒是有實力的公立醫院才能做。有市場,就不缺乏參與者。於是,誕生了如愛維艾夫等一批民營輔助生殖醫療機構幫人 “造娃”。
目前,愛維艾夫正在 IPO 衝擊港股上市,向公眾徹底露了家底,也讓外界知道了很多關於試管嬰兒的秘密。
造了 3.3 萬個娃
2006 年之前,愛維艾夫的創始人任吉忠是個連續創業者,從事過建材、家電貿易,幹過餐飲,做過房地產,涉足過農業和奶牛產業,還當選過 CCTV 年度 “三農” 人物。這些,均與醫療無關。
為何突然跨界進入輔助生殖領域?愛維艾夫在公司介紹中,提到了已故 “神州試管嬰兒之母” 張麗珠教授的指導和關懷。
當時,任吉忠正在從事奶牛產業,一個偶然的機會,經人介紹認識了張麗珠教授,雙方相談甚歡,就此埋下了合作的種子。
作為一名商人,任吉忠敏鋭地意識到,當時還少有民營資本介入的輔助生殖領域,藴含着巨大的商機。
2006 年 9 月,深圳愛維艾夫成立,任吉忠正式開始了在民營醫療領域的投資。3 年後,公司旗下首家醫療機構湛江久和醫院投入運營。不過,直到 2010 年,醫院才正式獲得 AIH(使用夫精),常規 IVF(體外受精)及 ICSI(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進行 ART(輔助生殖)治療的資質。
截至目前,愛維艾夫已擁有湛江久和、揭陽愛維艾夫、昆明愛維艾夫及天津愛維等 4 家輔助生殖醫院,藉此覆蓋周邊 15 個省及直轄市。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2 年,愛維艾夫在中國民營 ART 服務商中排名第四。該年度,公司共進行了 6706 次 IVF 週期,市場佔有率約為 0.9%。
公司在招股書中披露,自開展 ART 業務以來至 2023 年 6 月,公司已累計治療 9 萬多名患者,進行了超過 5.7 萬個 IVF 週期,完成了 6.7 萬餘次胚胎移植,見證了超 3.3 萬個試管嬰兒的降生。
平均 6 萬播一次種
中國育齡夫婦不孕不育患病率的增加,是由生育年齡延後、不健康生活習慣、精神壓力大、環境污染等多重因素所導致。
儘管,中國每年有超過 5000 萬育齡夫婦想生娃生不出來,但 ART 的滲透率仍然較低。
出現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使然,另一方面,ART 相對高昂的價格,也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據招股書,2020 年-2022 年,患者在愛維艾夫旗下醫院,平均 IVF 支出分別為 56610.25 元、59380.75 元和 62319 元。
而且,進行了 IVF 或接受 ART 治療方案後,並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娃。從愛維艾夫公佈的數據來看,存在較大失敗的概率。
以 2021 年為例,愛維艾夫旗下醫院平均成功率和活產率分別為 58.2% 及 46.5%。這個數字看似不甚理想,但它還超過了同期 51.5% 及 41.3% 的行業平均水平。
為了減輕患者的心理和經濟負擔,愛維艾夫在醫院推出了 ART 包乾服務,類似於考駕照時駕校的包過服務吧。
購買了包乾服務的患者,可享受一次付款進行多次胚胎移植。若在約定的期限內,患者未能達到臨牀妊娠,有權獲得退款。
這種服務看起來還比較受歡迎。2020 年-2022 年及 2023 年 H1,愛維艾夫分別訂立了 245 份、590 份、956 份及 591 份 ART 包乾及輔助服務協議,各期通過該服務分別實現收入 630 萬元、2350 萬元、4160 萬元及 2460 萬元。
愛維艾夫為了減輕服務失敗帶來的退款風險,引入了保險公司為包乾服務兜底。以上各期,公司分別支付保險費用 30 萬元、310 萬元、690 萬元和 440 萬元。
有多賺錢?
行業數據顯示,2018 年-2022 年,中國 ART 服務市場規模從 252 億元增至 279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約為 2.6%,受外部環境影響,2022 年甚至比 2021 年略有下降。
弗若斯特沙利文仍然相信,隨着需求的增加,中國 ART 服務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在 2030 年達到 552 億元。


有市場必定就有競爭。2018 年-2022 年,中國輔助生殖中心總數由 498 個增至 559 個,其中,公立中心仍佔絕對主流,2022 年為 496 個。
中國官方曾在 2021 年發佈指引原則,明確在理想狀況下,各省市或區每 230 萬-300 萬人需要一家 ART 服務醫療機構。以 2022 年的常住人口計算,愛維艾夫已佈局的廣東、天津、雲南三地 ART 醫療機構的最大容量分別為 55 家、6 家及 20 家,而實際持證 ART 機構已分別達到 56 家、12 家及 19 家,市場極為飽和。
或許正是因為市場競爭激烈,愛維艾夫的盈利水平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強。
2020 年-2022 年及 2023 年 H1,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 3.69 億元、4.20 億元、4.07 億元和 2.30 億元,各期毛利率略有波動,均保持在 40% 以上,上述各期分別實現期內溢利 4595.7 萬元、9456.2 萬元、6451.7 萬元和 3388.3 萬元。
其實,愛維艾夫上市的第一選擇是 A 股。2021 年底,公司就已提交 A 股上市輔導備案申請並獲受理。考慮到 A 股上市的時間及不確定性,公司於 2023 年底撤回 A 股輔導備案,轉頭投向了港股。
試管嬰兒技術在中國的發展,已經過第一代(IVF)、第二代(ICSI),快速步入第三代 GPT(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
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末,持證的 ART 醫療機構服務機構中,取得 GPT 許可的不足百家,多為公立醫院。愛維艾夫旗下醫院,尚無一家獲得這一許可。
所以,公司計劃赴港股募資,部分資金用於為旗下湛江久和醫院取得三級專科醫院資質,以便獲得 GPT 許可證。
本文作者:陳曉京,來源:斑馬消費,原文標題:《均價 6 萬 “播種”,愛維艾夫公開 “試管嬰兒” 的秘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