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產在即,飛行汽車會複製新能源汽車的故事嗎?

飛行汽車正在迅速發展,並即將量產交付。小鵬匯天計劃於今年四季度開始預訂,明年四季度開始量產交付。Alef Aeronautics 公司已經收到了 2500 份預定訂單,其中 2100 份來自個人客户。飛行汽車應用場景多為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間內、點對點的交通運輸。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邏輯不同,飛行汽車開闢了一種新的出行場景。飛行汽車採用 eVTOL 技術,具備直升機起降、靈活性高和遠程駕駛或自動駕駛等優點。飛行汽車行業正處於發展階段,量產節點越來越近。
在 2024 年 CES 展會上,小鵬匯天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譚宣佈,該公司分體式飛行汽車 “陸地航母” 將於今年四季度開啓預訂,並計劃於明年四季度開始量產交付。如果順利的話,意味着這將成為全球首款面向個人用户量產交付的分體式飛行汽車。
不僅如此,去年年中,由馬斯克投資的飛行汽車公司 Alef Aeronautics 公司表示,已經收到了 2500 份預定訂單,其中,有 2100 份訂單來自個人客户。
種種跡象顯示,飛行汽車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與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的邏輯不同,飛行汽車的場景與現有飛機不同,應用場景多為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間內、點對點的交通運輸。從這個角度上説,飛行汽車更像是完全開闢出一種新的出行場景。
量產節點越來越近,飛行汽車產業究竟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01 飛行汽車是什麼?
飛行汽車,通俗的解釋是 “會飛的汽車”。目前,飛行汽車的產品路徑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採用陸空一體設計,而另一類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簡稱 eVTOL),它不具備陸行功能。
目前,飛行汽車的技術主流是 eVTOL,其中被廣泛應用的三電技術、物聯網技術、自動駕駛系統以及輕量化材料等都是伴隨着電動汽車的發展而來。
與飛機相比,eVTOL 優點之一是像直升機起降,不需要超長跑道,可直接使用直升機場或任何垂直起降場,靈活性高, 且可遠程駕駛或自動駕駛,操作輕鬆。從使用場景看,eVTOL 和飛機並不相同。大型飛機解決的是 1000 公里以上的交通運輸,而 eVTOL 的應用場景是人口密集的城市空間內、點對點的交通運輸。
由於飛行汽車是電力驅動,因此運營成本遠低於燃油。根據最新數據,飛行汽車高速巡航情況下百公里耗電可降至 31 度(Uber 測算),按照 0.6 元一度電計算,百公里成本約 18 元;同級別的燃油小飛機百公里油耗在 10-15L,按照 9 元/L 計算,百公里成本在 100 元上下。
在過去相當長時間裏,受限於嚴格的低空管制,飛行汽車一直沒有太好的應用場景。但這一情況卻在近年來發生變化。
從全球看,美國聯邦航空局、歐洲航空安全局及中國民航局也相繼出台審定政策為 eVTOL 發展積極提供指引。此外,日本和韓國也相繼出台政策,鼓勵城市空中交通的發展。
在國內,也有省份陸續放開低空飛行試點。2021 年 7 月,湖南成為我國首個全域低空飛行試點省份,在 3000 米以下低空空域針對航空器監視通信覆蓋、低空空域監管、低空空域運行管理等方面積累經驗。此外,江西、安徽也加入全國低空改革試點省份。一旦成功,它們將成為首批全域低空開放試點的省份。
從產業角度來説,儘管全球有近 52% 的項目仍處於概念設計和原型開發階段。但相較傳統大飛機, eVTOL 的適航條款中少了燃油、液壓、機身增壓等複雜系統的驗證工作,使得業內公認適航取證時間縮短。同時,各國 eVTOL 製造商競相加快認證進度,期盼在全球範圍率先獲得航空主管部門的適航許可,搶先開展商業運營取得市場先機。
隨着政策的放開,飛行汽車的前景正在得到更多的認可。據《晚點 LatePost》整理的數據,研究機構德勤預測,2030 年全球的飛行汽車將達到 2.3 萬輛。Frost&Sullivan 則預估,到 2040 年,全球將會有 43 萬輛飛行汽車。另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的預測,“十四五” 末,低空領域創造的新產值保守估計將達到 3 萬億-5 萬億元人民幣。
02 飛行汽車的三類玩家
作為一個新興賽道,飛行汽車不僅吸引了全球各大車企的入局,還有谷歌、英特爾、優步等科技巨頭公司也在佈局。截至 2021 年,全球範圍內已有超過 200 家企業或機構在研發飛行汽車產品,約有 420 種型號。
從目前看,飛行汽車的玩家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航空製造商。比如,波音、空客以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它們佈局的優勢在於,自己本就乾的是飛機制造的活,具備豐富的飛機制造經驗。
第二類是汽車製造商。傳統跨國車企大眾、豐田、本田等企業均在佈局飛行汽車領域,一些通過設立飛行汽車子公司或事業部,一些通過投資參股初創公司以及合作生產方式參與。
第三類是科技公司,他們更傾向於對這一賽道的投資覆蓋。比如,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創辦了 Zee Aero、馬斯克參投 Alef Aeronautics、騰訊曾投資德國的 Lilium 等等。
儘管外界認知不多,但飛行汽車的落地進展遠遠超出預期。比如,去年由 Alef Aeronautics 研發設計的電動飛行汽車 Model A,已經在美國獲得合法飛行許可,成為世界上第一輛既能飛行又能跑的電動飛行汽車。與此同時,Alef Aeronautics 公司表示,已經收到了 2500 份預定訂單,其中,有 2100 份訂單來自個人客户,另外的 400 份為企業客户。
不僅如此,據相關消息,現代汽車集團旗下城市空中出行公司 Supernal 也預計將在 2024 年 12 月進行首次試飛,並在四年後開始商業服務。根據公開報道,現代已經與美國航空公司 Uber 合作,為 Uber 的 Elevate 空中出租車服務提供個人空中交通工具,並計劃在 2028 年之前在美國的幾個城市推出飛行出租車服務。
再算上,小鵬即將在明年量產的分體式飛行汽車。在未來幾年,我們將能夠看到飛行汽車商業化成果的密集落地。不過儘管飛行汽車距離落地越來越近,但產業發展仍然面臨着不小的挑戰。
03 飛行汽車面臨的挑戰
目前,飛行汽車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資質。據媒體報道,美國聯邦航空局證實,ModelA 獲得了特殊適航證書,允許其用於展覽、研究和開發等有限用途。
這意味着,目前國內外各款飛行汽車依然沒有得到正式的適航證書。換言之,飛行資格尚沒有實現百分百完備。
據瞭解,航空器適航證書,一般指型號合格證(TC)、生產許可證(PC)和單機適航證(AC)。TC 相當於 “準生證”,是對航空器設計是否滿足適航標準的認可。取得 TC 之後,還需要拿到 PC,它是航空器符合經批准的型號設計的生產能力,也是批量生產的必要條件。最後,每架交付的航空器還必須獲得 AC,這是適航審定部門(民航局)對每架航空器的批准,表示這一架航空器可以安全運營。三個證全都拿齊了,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獲得了適航審批。
但當下由於飛行汽車尚未形成足夠規模,所以這個領域的適航審定是空白,也沒有明確的標準和規則。按照邏輯,eVTOL 應該歸航空部門管轄,但 eVTOL 不歸屬於地面塔台 - 航線這套體系,傳統的航空沒有辦法監管。而一旦 eVTOL 發生意外,干擾的其實又是地面交通,又涉及到不同的交通部門的協同。
儘管中國僅在幾個試點地區開放了低空空域,但飛行汽車運行時的起降場地、配套設施建設等一系列仍然需要完善。
從技術層面看,電池的能量密度也是限制飛行汽車的挑戰之一。當前主流電動車的續航能力已經達到 500 公里以上,但放到同樣載 1~2 人的 eVTOL 上,可能只能支撐 20 分鐘左右。因為飛行消耗的能量,跟在地面上跑的汽車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而目前,電池已經佔了電動 VTOL 重量的 40%,提升空間有限。
無論是政策層面的空白,還是當下的技術瓶頸,都預示着飛行汽車產業的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本文作者:小白,來源:讀懂財經,原文標題:《量產在即,飛行汽車會複製新能源汽車的故事嗎?》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