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裁員潮開始了:應用 GPT-4 不到一年,多鄰國裁掉數千人

多鄰國,全球最大的語言學習平台,近期裁掉了數千名人工翻譯員工,轉而使用人工智能完成翻譯任務。這是多鄰國在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潤的背景下做出的決策。多鄰國是 OpenAI 官網公佈的首批 GPT-4 用例中唯二的教育科技公司。裁員引發了用户對翻譯內容質量的擔憂,認為 AI 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高質量翻譯。然而,多鄰國認為使用 AI 可以大幅縮短翻譯時間並降低成本。
近期,全球最大的語言學習平台多鄰國最近裁掉了數千名人工翻譯,轉而依靠人工智能來完成翻譯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多鄰國是 OpenAI 官網公佈的首批 GPT-4 用例中唯二的教育科技公司。

一位在多鄰國工作了 5 年的員工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我們的團隊有四名核心成員,其中兩人被解僱了,剩下的兩個人只負責審查人工智能內容,以確保它是可以接受的。” 圖片顯示,他是在去年 12 月中旬通知被解僱的。需要注意,這次多鄰國辭退的是外部合同工,而不是內部正式員工。

AI 質量是其次,關鍵是降本
在 Reddit 上,很多用户對這些合同工翻譯的工作與貢獻表示了感謝,也對多鄰國之後翻譯內容質量表示擔憂。“多鄰國此舉可能會降低軟件服務質量,目前 AI 還無法完全取代人類高質量翻譯,生成的小語種內容語法可能並不地道。”
但正如一位資深翻譯 “cyberpunk_now” 分析的,這並不是一個簡單兩者之間質量的問題,還有時間和成本方面的考慮。前 5% 的語言學家、承包商 / 志願者和人工智能三者之間的價格差異非常大。“你可能會認為這很 ‘卑鄙’,但如此依賴承包商和志願者也很 ‘卑鄙’。即使擁有完整的人類員工,多鄰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存在質量問題。”
“cyberpunk_now” 繼續分析道,即使一個 AI 工具翻譯的內容 “僅” 有 80% 比例不需要修正,而承包商 / 志願者的命中率為 95%,但人工智能可以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裏承擔整個團隊每月的工作量,更不用説這隻需要幾美元的服務器費用 (或他們支付的任何費率)。那麼確實只需要 1-2 個合格的人來糾正它即可。這真的是一個無需動腦的事情,特別是在一個個人利益和利潤高於一切的社會。
“cyberpunk_now” 認為用 AI 翻譯與程序員用生成式 AI 工具編程相似,雖然這些工具都不完美,但可以極大地節省時間。“如果多鄰國大量生產垃圾,那不是工具的錯,而是人類層面的決策失誤。”
作為從事過翻譯的人,“cyberpunk_now” 表示自己完全歡迎這些工具,因為可以讓團隊避免很多無謂的努力。“我可以要求 LLM AI 不僅翻譯,還要在幾秒鐘內複核、糾正自己,甚至調整翻譯的風格和保真度,這是不可思議的。”
事實上,多鄰國在 2019 至 2022 年間,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根據財報,多鄰國 2022 年淨虧損及綜合虧損共計 5957.4 萬美元,和 2021 年虧損的 6013.5 萬美元基本持平。自 2021 年上市以來,多鄰國始終未實現盈利,曾連續 8 個季度出現虧損。
連虧八個季度後,宣佈加大 AI 投入戰略後的多鄰國業績開始有了起色。根據去年多鄰國發布的 2023 財年三季報,截至 2023 年 9 月 30 日,其三季度營收 1.38 億美元,同比增長 43%。淨利 280 萬美元,同比增長 115%,扭虧為盈。
從 2021 年開始,多鄰國就與 OpenAI 達成合作。目前,公司已經將 GPT-3 應用於多鄰國英語測試業務。去年第一季度,多鄰國在與 GPT-4 整合後推出新的訂閲 App Duolingo Max,提供 Roleplay(角色扮演)和 Explain My Answer(解釋我的答案)兩項新功能。到了第二季度,Duolingo Max 新增了 In-lesson coach(課堂教練)功能。
Duolingo 有三個產品層:有免費的 Duolingo APP,有付費的 Super Duolingo,Duolingo Max 也是付費的,且加入了 GPT-4。目前,大語言模型的實時訪問並不便宜,多鄰國會把新增的 AI 功能保留在收費最高的那一層,以此來支付 OpenAI 接口費用。
目前,多鄰國 Super 訂閲服務每月費用為 6.99 美元,而加入 GPT-4 的 Max 則貴得多,訂閲服務每月收費 30 美元,按年收費為 168 美元
對於為什麼不直接用 ChatGPT 學語言,多鄰國聯合創始人 Luis von Ahn 認為,學語言的途徑很多,但人們無法通過其他途徑學會的原因很多,比如説缺乏趣味性和堅持的動力。多鄰國有趣,並且加入 GPT-4 後,有嚮導、有激勵機制,讓學語言這件事變得更有趣和更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Luis von Ahn 還曾是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重點研究計算機科學新領域 “人類與機器的互聯”。
在財報會上,Luis von Ahn 説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們非常興奮。我個人對人工智能非常興奮。自從我們推出多鄰國以來,我們的目標一直是做一個能教人東西,就像 1 對 1 人類導師一樣,但我們沒有用 1 對 1 的真人導師,因為 1 對 1 的真人導師太貴了,而且很難規模化。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想用 AI 來做到這一點。”
Luis von Ahn 在股東信中説,雖然作為 GPT-4 發佈的合作伙伴讓 Duolingo 在最新產品上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重要的是,Duolingo 的競爭優勢來自於龐大的用户數據、內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專業知識、遊戲化方式和品牌。
“殺死” 工作的速度 在大於創造速度?
雖然無法確定多鄰國的扭虧為盈到底是不是 AI 帶來的,但多鄰國確信自己是嚐到了 AI 甜頭的。多鄰國一直是 AI 的積極擁護者和運用者。據瞭解,多鄰國在應用的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運用了 AI 技術。
無獨有偶,很多企業都在想辦法用 AI 來降低成本,尤其是佔大頭的人力成本。就像谷歌這樣的巨頭還在去年底被曝出將重組公司廣告銷售部門,用具備更加個性化和自然語言能力的 AI 工具取代傳統的 Google Ads,這或將致使 3 萬名員工被解僱。
這次多鄰國裁員事件引發了人們對自己的工作被 AI 替代的持續擔憂。有網友評價道,“重要的是,這種趨勢將從現在開始破壞就業市場。我懷疑到 2024 年,我們幾乎每天都會看到這樣的新聞,這讓那些努力打造自己職業生涯的人變得更加困難。”
高盛有一份報告稱,AI 可能會取代相當於 3 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報告指出,AI 對不同行業的影響會有所不同:行政領域 46% 的任務和法律行業 44% 的任務可以實現自動化,但建築領域只有 6%,維護領域只有 4%。
牛津大學牛津馬丁學院未來工作主任 Carl Benedikt Frey 表示,“我唯一確定的是,無法知道有多少工作將被生成式 AI 取代。” 他舉了個例子:ChatGPT 可以讓更多具有平均寫作能力的人撰寫論文和文章,因此記者將面臨更多競爭,這將壓低他們的工資,除非此類工作的需求大幅增加。
根據報告引用的研究,60% 工人從事的職業在 1940 年並不存在,而有其他研究表明,自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技術變革取代工人的速度超過了創造就業機會的速度。因此高盛的結論是,如果生成式 AI 像以前的信息技術進步一樣,它可能會在短期內減少就業。
但也有人對此持保留意見。Resolution Foundation 智庫首席執行官 Torsten Bell 認為,人工智能的長期影響高度不確定,“因此所有確定的預測都應該持保留態度”。
“我們不知道這項技術將如何發展,也不知道公司將如何將其整合到他們的工作方式中,” Torsten Bell 説道,“這並不是説人工智能不會擾亂我們的工作方式,但我們也應該關注更高生產率工作和更便宜的服務能為我們帶來的生活水平潛在提升,以及如果其他公司和經濟體更好地適應技術變革,自己將落後的風險。”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