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PENG 又推出了一款热销车型。

小鵬的開年紅預示着,接下來的電動車市場將有一場激烈的生存戰。誰能做好產品組合的 “排兵佈陣”,持續製造爆款且兼顧利潤,誰便能在內卷的市場活下去,成為巨頭。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張曉玲
2024 年第一天,小鵬汽車先聲奪人,發佈了王炸新旗艦 X9,高調切入了理想、蔚來等把控的高端電動豪車市場,在這個細分領域中投下一顆重磅炸彈。
董事長何小鵬在廣州塔下,宣告小鵬汽車初步 “翻身”,走到了 2 萬台月銷的正循環。身長 5 米 3 的 X9 成了小鵬汽車的新武器,以此向上殺入理想最看重的家庭市場,再造一個爆款。
X9 的首發表現沒讓他失望。上市當晚,X9 三萬多台的預定量,就轉化出 5000 多票的鎖單大定。40 萬級別的 MPV 能有這麼多的大定,無論是在傳統還是純電 MPV 市場,都意味着新爆款的誕生。
小鵬的開年紅預示着,接下來的電動車市場將有一場激烈的生存戰。誰能做好產品組合的 “排兵佈陣”,持續製造爆款且兼顧利潤,誰便能在內卷的市場活下去,成為巨頭。
“意外” 爆紅
1 月 1 日,在小鵬新年家庭音樂會上,何小鵬神秘地表示 “今晚會雙車齊發”:一台七座 MPV,和一台 “4 座超大空間的 SUV”。
實際上,這不過是 X9 的兩種 “形態”。它可以一鍵從 7 座模式切換成 4 座,完全收納第三排變成一台超級 SUV;雖然空間巨大,但在後輪轉向加持下,X9 開起來靈活地像 “小車”,完全沒有傳統 MPV 的笨重感。
在車內,從冰箱、彩電、大沙發到中央空調,何小鵬也講起了 “移動的家” 的故事。當然,800V 高壓平台、覆蓋全國的 XNGP 智駕、引入 AI 大模型的 XOS 智艙等技能,X9 更是不在話下。
有些驚喜的是,如此配置之下,小鵬將 X9 的價格壓縮至 35.98 萬-41.98 萬,比一個多月前廣州車展公佈的預售價少了 3 萬元。
七座切換四座,MPV 賣出 SUV 的價格,在 “MPV+SUV” 市場同時滲透。何小鵬的想法很單純,就是要在家用純電 MPV 市場開闢一條路,成為超級爆款,銷量第一。
會後的訪談中,何小鵬凡爾賽地表示,等產能提起來準備去 “打打 SUV”。小鵬產品營銷總經理黃泓霖也指出,X9 如果從 MPV 的形態走出來,將會是很多三排座、大型 SUV 的競爭對手。
有接近小鵬的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公司不想 X9 被貼上 MPV 的標籤,將自己侷限在這個量小又被油車、混動掌控的細分市場。畢竟中高端 “MPV 之王” 別克 GL8 的月銷也不過萬台上下;純電 MPV 的頭牌極氪 009,月銷量更是低至 1-2 千台。
值得關注的是,X9 的價位和定位,一定程度上將觸角伸向了理想 L8\L9 的地盤,即家庭用車的市場。
或許是為了避其鋒芒,理想在小鵬 X9 上市前一天,宣佈將自家旗艦 MPV MEGA 的發佈推遲到 3 月。有接近理想的人士透露,公司近期正着手修改 MEGA 的座椅設計。
用一款車撬開兩個市場的 X9 有了一個不錯的開端,這讓何小鵬都倍感意外。他坦言目前 X9 產能不夠,“黃泓霖當時預測 X9 能做到細分第一,但做不到那麼大的量。看來還是我對他不夠兇”。
接下來,小鵬內部各部門以及外部渠道體系,都需要調整去迎接 X9 帶來的挑戰了。
事實上,小鵬曾經也有過爆款車型,但可惜持續不久。2019 年,小鵬第一款車型 G3 用 1.7 萬台的年銷量為公司打下地基;2020 年,小鵬 P7 發佈,這台友商都認為是最美純電轎車,撐起過小鵬逾 6 成銷量;到了 2023 年,小鵬對標 Model Y 的 G6 初期賣得也不錯。
但如今,G3 產品面臨退市;P7 在 2023 年改款後,仍不復曾經 “單月 9 千台” 的輝煌;而上市半年的 G6,似乎也遇到了 “瓶頸”,連續三個月銷量徘徊在 8 千台區間。
原因之一是市場競爭太激烈了,在轎車、SUV 等細分市場中,多個品牌與車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老款車型則在大力降價,如 P7 就遭遇了降價的 Model3 和比亞迪漢;G6 則面臨着智己 LS6、飛凡 R7 等車型的衝擊。
當 P7、G6 的熱度逐漸褪去,小鵬與理想面臨着同樣的問題——X9 能否長紅,後續是否有更多產品接棒,成為一台能量持久的 “爆款製造機”?
加緊 “補課”
在何小鵬看來,X9 對小鵬的意義不只是拔高品牌調性,佔領 30-40 萬元價格帶,更是要為旗下其他車型引流;不只是此前技術架構平台要同頻,小鵬也想搭建一個能相互協同的產品體系,“共享” 彼此之間的流量和熱度。
小鵬方面表示,作為公司各種黑科技的集中體現,X9 的營銷造勢已經在市場落地。吸引消費者到店後,用户即便不買 X9,也可根據自身需求在 G9、G6 等車型中做選擇,直接帶動整體銷量向上,同時為後續車型背書。
何小鵬向華爾街見聞透露,接下來代號 “MONA” 的品牌將推出首款 A 級車產品,目標是在 15 萬元價格區間打出智駕牌,做到既有技術競爭力也有一定毛利,初步定下 10 萬台的年銷目標;小鵬主品牌,在今年也還會有新車上市;而百萬定價的飛行汽車,他也想試着挑戰 10-20 萬台的規模。
但要真正從 “靠天吃飯” 賭一個爆款,到成為款款爆紅、持續長青,整個銷量大盤紮實向上的巨頭,差的是一個完備的體系化能力。
此次何小鵬也提到,一個企業最終要做得好,得把整個組織能力建設起來。
“我覺得組織能力,是一家企業能不能做到中國前三或世界前十的重中之重。現在我們不要能僅對標原來的汽車行業,還要對標手機行業的組織力”。
在他看來,2024-2026 這三年仍舊會伴隨着內卷與洗牌。“有些企業會下去,也有一些會上來,甚至沒有誰敢説自己是穩定的,只是説沉下去的概率有大有小”。這就需要小鵬在各方面 “揚長補短”。
有接近理想的人士也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初期打造爆款,或許靠的是創始人的感知力,但要持續地複製爆款,需要的是一個強大完善的體系力。
何小鵬指出,小鵬第一需要增強的是營銷能力。王鳳英加盟後,幫他把汽車的專業性、高度和對於未來的規劃能力鋪墊到位。“我跟鳳英的核心要求是到今年底把產品和營銷都做得牛,把小鵬做到我所期待的那個位置”。
在渠道方面,小鵬也快馬加鞭地推進改革。黃泓霖向華爾街見聞表示,小鵬注重的是渠道形態上變化,“隨着小鵬車型增加、用户保有量上升,我們會逐步地去做一些優化,中間會有一些汰換,不過依舊會以綜合門店為主”。
而對於產品,何小鵬更多篤信 AI 對智能汽車市場的顛覆,也有利於小鵬在擅長的價位段達成既定銷量目標。
從全局上來看,何小鵬認為體系化能力的初步建設,需要 18-24 個月時間。已經從 2022 年底調整至今的小鵬,今年四季度就會進入快速正循環。
看起來,何小鵬已經梳理清了思路,也似乎找到了 “病根”。只有 “補課” 體系化才能獲得穩穩的幸福,讓何小鵬今年能睡個好覺。剩下最大的困難,可能就是執行了。
“最重要的是近三年,執行比戰略更重要,每一年的執行都很難。但是有些友商做到了,我覺得要給他們豎大拇指,我們也可以做得到,但是要把自信做好,所以少説多做”。何小鵬如是説道。
接下來小鵬能否如願打通走向巨頭的通道,或許這一年就會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