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靜待新王:中國創新藥的 2024

2024 新年伊始,中國的 ADC 管線成為全球最具投資價值的前沿資產,各國藥企紛紛出手掃貨。榮昌生物率先完成了核心 ADC 管線維迪西妥單抗的 BD 交易,獲得了迪西妥單抗的海外權益。作為首款上市的國產 ADC 藥物,維迪西妥單抗展示了中國創新藥企的實力,讓 MNC 開始關注來自東方的創新力量。中國 ADC 管線有望誕生出新的王者,未來幾年將是中國創新藥發展的關鍵時期。
2024 新年伊始,宜聯生物就與羅氏官宣 BD 喜訊,羅氏將以 10 億美元的總金額獲得宜聯生物下一代 c-MET 靶點的 ADC 管線 YL211。
買家還是 MNC,買的還是 ADC 管線,中國藥企的 ADC 管線已經成為 MNC 的供給站。不論是傳統藥企,還是 Biotech,但凡手上 ADC 管線數據還不錯,MNC 就會出手掃貨。這種狂躁的氛圍,甚至已經超過了當年 MNC 對於中國 PD-1 管線的關注,中國 ADC 管線悄然成為全球最具投資價值的前沿資產。
圖:主要 ADC 管線 BD 交易一覽,來源:錦緞研究院
覆盤中國頭部創新藥企崛起史,PD-1 紅利是關鍵的核心動能。無論是百濟神州,還是信達生物,它們被 MNC 認可依靠的是 PD-1,獲得投資者認可同樣也是依靠 PD-1。
如今 ADC 已經接過了 PD-1 的大旗,成為 MNC 集中佈局的下一代平台技術。按照之前的邏輯,ADC 如此盛世之下,這些國內參與者中一定也會誕生出新的王者。
誰會從眾多參與者中殺出重圍呢?誰又會成為中國創新藥的新王呢?
01 榮昌生物:中國最早的 ADC 玩家
中國 ADC 耀眼舞台的帷幕,是由榮昌生物率先拉開的。
在 DS-8201 尚未獲得 “大魔王” 稱號的 2021 年,榮昌生物就已經完成了核心 ADC 管線維迪西妥單抗的 BD 出海。當年 8 月,榮昌生物與 Seagen 達成 BD 交易,以 2 億美元首付款,26 億美元總交易金額獲得了迪西妥單抗的海外權益。這一事件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創新藥企的 ADC 實力,讓 MNC 開始關注來自於東方的創新力量。
作為首款上市的國產 ADC 藥物,雖然其已經獲批兩年半的時間,但維迪西妥單抗卻仍是唯一一款實現商業化的國產 ADC 產品,這足以表明榮昌生物的戰略前瞻性。
目前,維迪西妥單抗已獲批胃癌、尿路上皮癌兩個適應症,且都已進入醫保。基於巨大的先發優勢,維迪西妥單抗上市首年就賣了 8400 萬元,雖然進入醫保後單價下降 72%,但卻銷量卻同比增長 1513.23%,保持極為迅猛的增長勢頭。
儘管維迪西妥單抗增長迅猛,但投資者也不應忽略其所面臨的挑戰。由於尚未在海外上市,因此維迪西妥單抗的銷售場景主要為國內市場。在 HER-2 靶點最大的乳腺癌適應症中,“舊王” Kadcyla 和 “大魔王” DS-8201 展開激烈拼殺,迫於壓力 Kadcyla 只能連續降價。雖然維迪西妥單抗以適應症差異性守住了一定市場份額,但卻也需要面臨來自於 “大魔王” 的強大威壓,進擊乳腺癌適應症更是難度頗大。
縱觀榮昌生物後續 ADC 佈局,依然以拓展維迪西妥單抗適應症為主,同時佈局更多新興 ADC 靶點。
圖:榮昌生物 ADC 研發管線,來源:公司公告
針對維迪西妥單抗,榮昌生物佈局了多達 11 條研發管線,涵蓋單藥治療乳腺癌、婦科惡性腫瘤、黑色素瘤,以及聯合 PD-1 治療膀胱癌、宮頸癌。除此之外,榮昌生物佈局了 6 條後續 ADC 管線,涉及 MSLN 靶點(RC88)、c-MET 靶點(RC108)、Claudin 18.2 靶點(RC11)。
從這些管線佈局看,Claudin18.2、c-MET 靶點是市場關注度較高的 ADC 靶點,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產業焦點。不過,榮昌生物後續 ADC 管線的臨牀進度較慢,暫未獲得更多 MNC 的認可。
中國 ADC 的崛起離不開榮昌生物的拓局,可僅依靠維迪西妥單抗一款產品顯然是不夠的,仍需孵化更多的後續潛力產品。
02 科倫博泰:默沙東即價值
如果説榮昌生物是中國 ADC 的開端,那麼科倫博泰則是榮昌生物後的第一個重要推手。
在 2022 年中,科倫博泰創紀錄的實現連續 BD 交易,與默沙東訂立了多達九項 ADC 資產的許可及合作協議,交易總金額高達 118 億美元。默沙東幾乎買了科倫博泰所有的在研管線,與默沙東的深度綁定也成為科倫博泰最大的投資價值。
圖:科倫博泰 ADC 研發管線,來源:國聯證券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科倫博泰原以為綁定默沙東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但卻沒有想到後者居然是一個 “渣男”。
2023 年 10 月,默沙東宣佈放棄科倫博泰兩項合作中的臨牀前 ADC 管線,轉而與 “新歡” 第一三共達成了總額 220 億美元的新合作。被第一三共 “插足” 後,科倫博泰幾乎沒有任何反制手段,讓不少投資者開始擔憂起科倫博泰的未來。
雖然默沙東管理層表示,對於科倫博泰和第一三共間的合作會一碗水端平,但從交易金額看,其實默沙東早已心中有數。默沙東從第一三共引進的三個 ADC 靶點涵蓋 HER3、B7-H3、CDH6,屬於新興靶點;而從科倫博泰引進的 Trop2 和 Claudin18.2 靶點佈局玩家已經不少,屬於即將兑現的靶點。
對於科倫博泰而言,未來兩年或是一次大考。如果默沙東所引進的 Trop2 和 Claudin18.2 管線不能搶得有利身位,那麼默沙東極有可能轉為側重與第一三共的合作。默沙東與科倫博泰的 BD 交易雖然總額較高,但首付款較低,因此並不需要付出太多的沉沒成本。
默沙東之外,科倫博泰其實也有自己的佈局。2023 年 5 月,CDE 網站公示了科倫博泰 HER2-ADC(A166)的上市申請,用於治療晚期 HER2+ 實體瘤,不過 HER2 靶點已經較為慘烈,後來者科倫博泰能獲得多少份額需要畫上一個問號。
科倫博泰的投資價值源於默沙東,但自身卻並沒有太多話語權,唯有拼命研發才能留住後者的芳心。
03 恆瑞醫藥:老大哥的倔強
PD-1 之後,恆瑞醫藥已經在創新藥領域沉寂了很長時間,急需一款爆款產品破局,大熱的 ADC 藥物無疑給老大哥提供了契機。
在 ADC 領域,恆瑞醫藥佈局已久,但卻並未開花結果。距離獲批最近的是 HER2 靶點 ADC(SHR-A1811),已四次被 CDE 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分別用於治療 HER2 陽性的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HER2 低表達的復發或轉移性乳腺癌、HER2 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和 HER2 陽性晚期結直腸癌。
但由於 HER2 靶點已經較為擁擠,恆瑞醫藥想要獲得市場肯定,就必須直面 “大魔王” DS-8201 的挑戰,可想要依靠療效戰勝對方,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強勁對手的壓力下,通過藍海適應症破局或是最佳方法。去年 12 月 27 日,恆瑞醫藥就啓動了 SHR-A1811 治療結直腸癌的 III 期臨牀研究,以期獲得一席之地。
除 SHR-A1811 外,恆瑞醫藥還佈局了 TROP2 靶點(SHR-A1921)、c-Met 靶點(SHR-A1403)、Claudin 18.2 靶點(SHR-A1904)、CD79b 靶點(HR-A1912)及多款未披露靶點的 ADC 藥物。
圖:恆瑞醫藥 ADC 研發管線,來源:國聯證券
從這些佈局不難看出,恆瑞醫藥對於 ADC 這項平台技術充滿期待。雖然錯失了 HER2 靶點的先發優勢,但卻仍希望通過大規模佈局來獲得突破。作為曾經的 “製藥一哥”,恆瑞醫藥擁有成熟的臨牀推進體系以及成熟的商業化團隊,這是其他創新藥企所不具備的。即使在立項上慢了一步,但它依然具備依靠臨牀執行力來進行彌補。
對於恆瑞醫藥來説,ADC 或將是一次比 PD-1 更重要的機遇。在現階段進度不具有優勢的情況下,如果它能後來居上,那麼是極有可能重新獲得投資者青睞的。
04 百利天恆:驚鴻一瞥
早在 2015 年,百利天恆開始投身創新藥,申請了第一個雙抗專利、第一個 ADC 專利。不過這些都不足以體現百利天恆的激進,研發管線裏一堆四抗藥物才是投資者咋舌的主要原因。全球範圍內,進入臨牀研究的四特異性抗體僅有百利天恆的三款 “先驅”,一家默默無聞的公司憑什麼如此前沿,也因此備受質疑。
但冷眼與嘲笑,在 2023 年底被終結。
12 月 11 日,百利天恆與 BMS 達成天價 BD 交易,以 8 億美元首付款,84 以美元總交易額,完成了 EGFR×HER3 雙抗 ADC 管線 BL-B01D1 的授權。這筆交易也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史上單個項目的 License-out 交易記錄。
BL-B01D1 作為全球首創的 EGFR×HER3 雙抗 ADC,從結構上説,確實具有諸多優勢。大分子抗體部分為 SI-B001,是基於百利天恆 SEBA 技術平台自主研發的重組人源雙抗,該雙抗臨牀已推進至 II 期,相對成熟安全;
小分子毒素部分為 ED04,是基於百利天恆的小分子毒素技術平台合成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喜樹鹼類似物;連接子方面,基於自身的全鏈條一體化 ADC 藥物研發核心技術平台。
在 2023 ESMO 大會上,百利天恆公佈了 BL-B01D1 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 I 期研究,各項數據表現優異。
百利天恆身上充滿想象空間,但另一面也意味着,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05 邁威生物:重注 ADC
全年 125% 的股價漲幅,這或許是對於邁威生物重注 ADC 藥物的最好認可。
ADC 平台爆發之前,邁威生物被市場認可更多的標籤在於 “生物類似藥”。2022 年是邁威生物的商業化元年,阿達木單抗生物類似藥和地舒單抗生物類似藥 2 個產品獲批上市,開始產生正向收益。但這樣的表現卻並未俘獲投資者的心,公司股價在 2022 年暴跌 58.5%,成為無數投資者心中的痛。
從邁威生物的研發管線和發展策略看,走的依然是以生物類似藥為切入點,繼而發展創新藥的路線。這一路線的典型成功代表為復宏漢霖,其餘還有博安生物、百奧泰等。
這一路線的確 “穩妥”。一方面,由於並不需要創新,類似藥的研發難度要小很多;另一方面,由於幾大重磅單抗專利剛剛到期,有着巨大的可替代市場,並且國內類似藥剛剛起步,尚處藍海。
但對於投資者而言,它們更關注創新,而邁威生物就是很好的抓住了 ADC 的崛起契機。在創新管線的佈局上,邁威生物佈局了多個差異化靶點,其中包含三款 ADC 資產:Nectin-4 靶點(9MW2821)、TROP2 靶點(9MW2921)、B7-H3 靶點(7MW3811)。
這其中,9MW2821 是最為核心的資產,為國內首款、全球第二款進入臨牀的靶向 Nectin-4 ADC 藥物。根據 II 期臨牀研究數據顯示,至少完成 1 次腫瘤評估的尿路上皮癌受試者共 12 例,其客觀緩解率(ORR)為 50%,疾病控制率(DCR)為 100%;此外,至少完成 1 次腫瘤評估的宮頸癌受試者共 6 例,ORR 為 50%,DCR 為 100%,安全性方面整體良好可控。
隨着公司重點轉向 ADC,邁威生物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投資者也開始有了新的期待,但最終能夠兑現幾分,依然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
06 翰森製藥:綁定 GSK
整個 2023 年的 License-out 事件中,翰森製藥的 ADC 授出最讓人意外。
先是在去年 10 月,翰森製藥與 GSK 達成了 BD 交易,以 0.85 億美元首付款,14.85 億美元總交易款,將 B7-H4 靶點 ADC 產品 HS-20089 的海外權益授予 GSK。而就在兩年月後,翰森製藥再次與 GSK 達成 BD 交易,以 1.85 億美元首付款,17.1 億美元總交易款,將另一款 B7-H3 靶點 ADC 產品 HS-20093 再次授予 GSK。僅這兩項交易,就收穫了 2.7 億美元首付款,交易總額更是高達 32.8 億美元。
圖:B7-H4 ADC 產品臨牀佈局情況,來源:國聯證券
對於翰森製藥這樣的 BigPharma 來説,國際化戰略通常都是選擇自己努力,很少 License-out 給國際同行。或許是 GSK 的價格足夠美麗讓翰森製藥動了心,亦或許是其國際化戰略發生了變化。
這樣的變化其實在恆瑞醫藥身上也已顯現,2023 年以來,恆瑞醫藥也在頻繁地對外授權。僅 10 月份,恆瑞醫藥就對外達成了 3 筆 License-out 交易。
翰森製藥與恆瑞醫藥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它們態度的轉變也意味着傳統藥企不再固執。
07 更多的可能
除了以上一眾資本市場熟悉的面孔外,2023 年的 ADC 對外 BD 交易案中,還出現了許多強勁的 “黑馬”。
映恩生物研發管線裏的 ADC 資產幾乎被一掃而光,繼 2023 年 4 月 BioNTech 花費 16.7 億美元引進其兩款 ADC 後,8 月再度共同推進第三個 ADC 候選藥物 DB-1305 的開發;而百濟神州給出 13 億美元的總交易合同,才只拿到一款臨牀前 ADC 藥物,可見其實力之強大。
宜聯生物是由科倫博泰出走的 ADC 研發團隊創建,其實力也被 BioNTech 所認可,斥資 10 億美元拿下了其中一款 HER3 靶點 ADC 產品;羅氏也在 2024 年初搶下 c-MET 靶點的 ADC 產品。由技術平台 TMALIN 形成的 ADC 具有許多優點,已在多個體內藥效模型與大動物毒理評價實驗中,展現出相比於現有 ADC 技術更寬的藥物治療窗。
樂普生物雖然股價持續下跌,但其卻在 ADC 領域佈局較深。2023 年 2 月,樂普生物/康諾亞合作研發的 CLDN18.2 ADC 在研產品 CMG901 被阿斯利康相中,以 6300 萬美元首付款和超過 11 億美元里程碑付款的代價收入囊中。同時,樂普生物還佈局了 EGFR 靶點和 HER2 靶點的 ADC 產品,也已經進入臨牀後期。
禮新醫藥也是不可忽視的強大存在,目前已建立了以 CCR8、GPRC5D、Claudin 18.2 及 SIRPα為核心靶點的 4 個臨牀及多個臨牀前管線。其中 Claudin 18.2 ADC 項目 LM-302 獲美國 FDA 三項孤兒藥資格認證;LM-108 是國內首個獲批正式開展臨牀研究的 CCR8 靶向抗體;LM-305 是全球首款獲批 IND 的靶向 GPRC5D ADC。
此外,國內 Biotech 還有包括啓德醫藥、信諾維等都展現出 ADC 領域非凡的研發實力。
一批新勢力正在崛起,而以百濟神州和信達生物為代表的中國 Biotech 第一梯隊,雖然也佈局了不少 ADC 項目,但主要精力似乎都不在於此,頗有錯失風口的感覺,這讓投資者甚是遺憾。
從各大 MNC 瘋狂掃貨的態勢看,一個屬於 ADC 的時代即將到來,其顯然已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性平台技術。在這個過程中,註定會有人成為贏家,甚至成為引領中國創新藥研發走向的新一代王者。
本文作者:黃仲平,來源:錦緞 (ID:jinduan006),原文標題:《靜待新王:中國創新藥的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