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巨頭 “抄底” 互聯網!

2023 年,阿里回購 95 億美元,仍剩下 117 億美元回購額度;騰訊則是回購了近 500 億港元,回購次數超過 120 次!“回購潮” 多出現在市場底部時期。當市場處於低位,公司回購股份是為向市場傳遞公司價值被低估的信號,彰顯對公司的信心,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
阿里、騰訊披露股份回購情況。
1 月 3 日,騰訊控股(00700.HK)發佈公告,公司於 2024 年 1 月 3 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 336 萬股,回購金額 10.02 億港元,最低成交價為 292.4 港元,最高成交價為 301.4 港元。公告顯示,自普通決議案通過以來,該集團已回購約 1.42 億股,佔已發行股份數目約 1.47928%。據統計,2023 年,騰訊控股回購金額達 494.33 億港元,回購次數已超 120 次。
前一日,阿里巴巴(NYSE:BABA,09988.HK)發佈公告,披露 2023 年全年的股份回購情況。公告顯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的 12 個月期間,阿里以 9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680 億元)回購了總計 8.979 億股普通股(相當於 1.122 億股美國存托股)。這些回購是根據公司的股份回購計劃在美國市場和香港市場進行的。
證券時報在報道中指出,在港股市場近來表現低迷的情況下,不少上市公司選擇大力回購。據統計,2023 年,港股市場已有超過 200 家公司實施回購。
阿里:仍餘 117 億美元回購額度
阿里在公告中表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阿里流通的普通股為 200 億股(相當於 25 億股美國存托股)。相比於 2022 年 12 月 31 日的 207 億股普通股(相當於 26 億股美國存托股),過去 12 個月,在已經計入公司在股權激勵計劃下發行的股份後,公司的流通股通過股份回購計劃淨減少了 3.3%。
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止,阿里巴巴在董事會授權的股份回購計劃下仍餘 117 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 2025 年 3 月。未來阿里將在每個季度結束後立即提供股份回購的最新信息。
關於阿里的股份回購計劃,其回購金額一直在擴大。據悉,早在 2020 年 12 月 28 日,阿里宣佈回購 100 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2021 年 8 月 3 日,阿里宣佈將回購規模擴大至 150 億美元。2022 年 3 月 22 日,阿里宣佈繼續擴大回購,將股份回購計劃的規模由 150 億美元擴大至 250 億美元,回購將持續至 2024 年 3 月底。當時,阿里方面表示,第二次擴大其股份回購規模,反映其對未來持續增長充滿信心。此舉亦創下中概股回購規模紀錄。
2022 年 11 月,阿里再次宣佈,將現有 250 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另外增加 150 億美元,並將有效期延長至 2025 年 3 月底前。至此,阿里的股份回購計劃擴大到 400 億美元。
在國際資本市場上,阿里巴巴一度是 “中概股之光”,2020 年曾創下 8577 億美元的市值巔峯,在全球市值榜上位居第六。2021 年是阿里的分水嶺,也是阿里相對 “敏感時期”,比如平台經濟反壟斷所帶來的影響等,在這一年,阿里第一次擴大了原定的 100 億美元的美國存托股回購計劃。
截至 1 月 3 日收盤,阿里報 74.740 美元/股,總市值 1903.97 億美元,相較於三年前的市值高位,阿里市值已跌超 6600 億美元。
2023 年 11 月,阿里發佈 2024 財年第二財季(截至 9 月 30 日)財報,截至季度末,阿里集團的淨現金為 630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在過去 12 個月達到 270 億美元。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説,“阿里處於為增長而投資的最佳財務狀況。”
騰訊:2023 年回購次數超 120 次
騰訊也在頻繁披露股份回購的公告,除上述 1 月 3 日的公告外,該公司還披露了百餘次的股份回購公告。有媒體指出,騰訊日均回購金額在逐步增加,從 2022 年 8 月底至 2023 年 5 月底,騰訊每日回購金額約為 3.5 億港元。自 2023 年 6 月以來,騰訊日均回購金額則提升到了 4 億港元左右,進化成了 “騰四億”。從 2023 年 12 月 22 日起,騰訊將日均回購金額提升至 10 億港元。
2022 年下半年以來,騰訊港股股價持續下滑,2022 年 10 月 25 日一度跌破 200 港元,創 2017 年 3 月以來新低,較 2021 年 2 月 18 日創下的 775.5 港元高點跌去 74%,之後有所回温。
2023 年 11 月 15 日,騰訊發佈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收入 1546.3 億元,同比增長 10%;淨利潤(Non-IFRS)449.2 億元,同比增長 39%。在三季度電話會上,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目前市場上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基本處於歷史低位,所以回購可能是提升股東回報更好的方式。
截至收盤,騰訊控股報 300.600 港元/股,總市值 2.85 萬億港元。
除上述阿里、騰訊外,Wind 數據顯示,小米也在 1 月 3 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 330 萬股,回購金額 4920.88 萬港元,近 30 日累計回購 2810 萬股,累計回購金額 4.25 億港元。
證券時報在報道中指出,從現實情況來看,伴隨着港股逐年下跌,上市公司回購金額規模呈逐年上升的趨勢。2023 年,港股市場回購規模再創歷史新高,超 1200 億港元,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和滙豐控股等則是其中的 “主力軍”。
華西證券在 2023 年 12 月的研報中指出,“回購潮” 多出現在市場底部時期。當市場處於低位,公司回購股份是為向市場傳遞公司價值被低估的信號,彰顯對公司的信心,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自 2023 年 5 月份以來,回購金額出現明顯幅度上漲且持續位於高位,釋放積極信號。從具體數據來看,近三個月回購金額均在 100 億港元以上明顯高於歷史年份每月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