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AI Six Major Predictions: OpenAI's Transformation, Apple's Entry... The AI battlefield will see a major reshuffle

華爾街見聞
2023.12.20 06:01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24 年,隨着炒作的風聲結束,AI 行業將迎來一場巨大的變革與洗牌。

2023 年,由 OpenAI 的 GPT 大模型所引領的人工智能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捲了商業世界。一年過去,市場已經漸漸看清了 AI 的威力與侷限性,而 2024 年,將是把炒作全面落地為現實的一年。

著名科技媒體 TechCrunch 預計,明年 AI 行業將出現以下幾種趨勢:

01 OpenAI 將成為一家產品公司

歷經 11 月份的宮鬥和領導層調整之後,OpenAI 會變成一家更專注於 “推出產品” 的公司,Sam Altman 更加全面地掌管公司的影響將在公司各個層面上逐漸顯現。

TechCrunch 指出,GPT 商店就是一個例子。集成各類 AI 工具的 GPT 商店非常像蘋果的 AppStore,有望擊敗 Hugging Face 等開源工具,成為用户獲取 AI 工具的默認場所。

隨着前任董事會的謹慎和 “學術矜持” 讓位於重視速度與發展的市場追求,OpenAI 在明年可能會推出更多類似 GPT 商店的重磅產品。

02 代理、生成視頻和生成音樂從小眾走向大眾

2024 年,人工智能模型的一些小眾應用將超越 "呃 "的地位,其中包括基於代理的模型和生成式多媒體。

如果要讓 AI 承擔更加複雜的工作,它可能需要訪問你的電子表格、購票界面、交通應用程序等,這就是所謂的 “代理”(agents)。TechCrunch 認為,2024 年,代理可能不會取得什麼重大突破,但基於代理的大模型會比去年更先進,一些冗長乏味的流程(如提交保險索賠)也有望因 AI 而得到改善。

視頻和音頻生成也將找到自己的利基市場,在技術嫺熟的創作者手中,AI 生成的作品缺乏逼真度並不是問題。AI 視頻可以得到有趣的應用。同樣,生成式音樂模型也很可能會被應用到遊戲等一些大型製作中,專業音樂家可以利用這些工具創作出無窮無盡的配樂。

03 混合小模型可能更有優勢

隨着計算能力的增加,大語言模型的能力也在相應提高。但在 2024 年,技術趨勢可能會變得更明朗:單一的整體模型也許在效益上比不過多個模型的堆疊。

TechCrunch 指出,訓練參數的收益遞減已經非常明確。儘管從技術上來説,一個 5000 億參數級別的大模型可能確實綜合能力超越小模型,但訓練成本過於高昂,而且太過笨重,不利於更新迭代。

相比之下,同樣的算力資源,可以用於訓練多個小型模型,而這些小型模型的混合,在生成結果方面可能並不遜於大型模型,而且更容易進行零散更新。

04 很多公司會放棄大規模應用 AI

持續了一整年的 AI 炒作,很難在 2024 年繼續,那些花了大價錢引入 AI 系統的企業,將在財報會上迎接市場的質疑和審視,而且很有可能會被發現結果不盡如人意。

由於 AI 工具帶來的好處無法證明其成本和風險的合理性,TechCrunch 預計會有很多公司放棄在業務中大規模應用 AI。

未來的行業競爭將變得更加殘酷,雖然 AI 的能力將繼續增長和進步,但 2023 年的產品不可能全部存活下來,在浪潮中搖擺不定的企業將倒下並被吞噬,AI 行業會出現一輪整合浪潮。

05 蘋果即將加入戰局

蘋果的一貫做法是等待、觀望並從其他公司的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然後以精雕細琢的方式加入進來,引領技術趨勢。

TechCrunch 認為,明年正是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大展身手的好時機,因為如果等待時間過長,其競爭對手可能會蠶食市場,而且 AI 技術已經成熟,留給蘋果發揮產品力的時間已經到了。

目前還很難説,蘋果的 AI 服務會是 Siri 的改進版,還是一項全新的服務。不過,考慮到蘋果龐大的生態系統、掌握的巨量數據,和幾乎無限的研發資金,TechCrunch 預計,蘋果的 AI 服務肯定會具備多模態理解能力,而且能夠實現一些複雜的代理功能,例如:“Siri,7 點左右在市中心的壽司店訂一張 4 人桌,並預訂一輛車來接我們。”

06 可能會出現全新的 AI 合規行業

歐盟的《人工智能法案》等大動作可能會改變行業的運作方式,但這些監管規則往往生效緩慢,讓公司不必在一夜之間適應新規則。

這也意味着,除了那些自願做出改變的公司外,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法案都不會顯現什麼效果。科技公司也許會一直拖延,也會有公司用訴訟來挑戰這些法律。

TechCrunch 預計,這種情況將導致 AI 合規行業的蓬勃發展。畢竟在大模型開發和算力上花了大價錢的企業,大概率不想再額外花大價錢用於解決訴訟這樣高度不確定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