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gan Stanley's Zhu Haibi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fiscal deficit rate will remain at 3.8% next year. The central bank is expected to cut interest rates by 10 basis points and reserve requirements by 75 basis points. | Alpha Summit

華爾街見聞
2023.12.17 08:50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朱海斌認為,明年經濟增速將接近目標,預計央行可能會有萬億規模的支持,針對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通過 PSL 等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比較明顯的支持。建議政府通過 “集採” 購買商品房,轉換成保障房。

精彩觀點

2023 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 5.2%,5% 的年度增長目標已基本達成。大部分國家目前仍然面臨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中國過去四年平均每年增長 4.6%,比疫情之前的潛在增速要低。

疫情後期修復過程中,新舊動能之間的切換和差異性的表現得非常明顯。新動能表現更佳,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是工業生產裏表現最為靚麗的兩個子部門,舊動能的下跌較為明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房地產。

7 月底政治局會議之後出現兩個積極變化:宏觀數據短期在好轉,宏觀經濟政策穩增長跡象也在加強。

明年的年度增長目標大概率會維持不變,預計和今年一樣在 5% 左右,有挑戰但仍有望達成,這需要宏觀政策延續今年 8 月份後的更加積極的穩增長態勢,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預計明年財政赤字率或維持在 3.8%,財政政策對經濟會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央行或再降息 10 個基點,並料會進行每次 25 基點的三次降準,信貸增速料維持在 9.5% 左右,接近今年的水平。預計央行明年可能會有萬億規模的支持,針對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通過 PSL 等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比較明顯的支持。

明年白領消費對於經濟修復是一個重大變數,料發消費券的概率偏小;出口仍面臨較大壓力,對經濟的貢獻或仍為負。

房地產,尤其商品房市場的供需調整可能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建議政府在保障房領域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通過 “集採” 從商品房市場集中購買一些未完工項目或未開發土地,轉換成保障房。

建議儘快恢復中高端服務業平穩的監管環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服務業升級兩架馬車齊頭並進。建議儘快恢復民營企業的信心。通過建立一個更平穩、可預測、更透明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恢復民營部門和外資對中國的投資信心。

12 月 17 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兼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朱海斌,線上做客由華爾街見聞主辦的「Alpha 投資峯會」,就 2024 年中國宏觀經濟做出分析和展望。

》》直接點擊觀看直播《《

以下是華爾街見聞整理的精華內容: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賀 Alpha 峯會的召開。不好意思,今天因為日程衝突,所以無法到親自到現場,但非常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借 Alpha 峯會這個平台,和大家在年底分享一下我們對 2023 年經濟的回顧和 2024 年的經濟展望。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主要關注兩個問題:

第一個 2023 年大部分時間已經過去了,我們怎麼樣看待 2023 年中國在疫情之後,重新開放的這一年的表現?那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是,在今年的基礎上,剛剛政治局會議也召開,我們對 2024 年中國經濟的展望,在政策方面的一些判斷和建議,今天借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分享。

2023 年中國經濟回顧

1. 2023 年度增長目標基本達成,疫情的疤痕效應依然存在

第一個問題,我們看一下 2023 年作為中國真正走出疫情的第一年,中國經濟是一個什麼樣的表現。從目前來講,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 5.2%,這個也跟我們摩根大通對 2022-2023 年全年的經濟增長判斷是一致的,5.2%,也就是説,年初 3 月份兩會設定的目標,5% 的年度增長目標,今年已基本達成。

但是如果説,我們放在全球的環境下,從 2020 年到 2023 年這四年期間,全球的經濟雖然都同樣遭受了疫情的重大沖擊,然後疫情之後的復甦,但大部分國家目前仍然面臨着疫情帶來的疤痕效應,那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到,0 軸顯示的是,各個國家在疫情之前平均的經濟增長速度。

如果以那個作為基準的話,大家可以看到,大部分國家目前雖然在過去兩三年有所恢復,但仍然處於疫情之前的經濟增速之下,也就是説在疫情期間的經濟增長損失,大部分國家到現在並沒有恢復。唯一的例外是美國,因為疫情之後大規模的經濟刺激,美國是唯一一個回到疫情之前增速的國家。

美國在 2020 年到 2023 年之間的平均增速大概是 1.9%,超過疫情之前的平均增長速度。中國的話,如果今年按 5.2% 計算,過去四年平均每年增長 4.6%,比疫情之前接近 6%,或者 5%-6% 之間的潛在增速要低。

同樣的這個疤痕效應也承載於大部分其他國家,比如説歐元區,甚至大家現在今年比較看好的印度,實際上疤痕效應比中國還要更明顯。所以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特徵,過去的四年,雖然各國家都經歷了疫後復甦,但是疫情期間帶來的經濟損失,目前仍然存在。

第二個從經濟的主要指標來看,通脹,應該説是這一兩年大家非常關注的一個問題,那在這一點上,中國在 2023 經濟重啓之後,在通脹方面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跟其他國家不一樣。

第三個指標,政策方面,經濟重啓之後,全球大部分國家央行,以美聯儲為代表,美聯儲在 2023 年一季度開始加息,至今已經加息 11 次,共總共 525 個基點。

人民銀行是在過去幾年中一直持續降息的少數主要央行之一。2020 年以後,以 7 天逆回購作為政策利率,過去四年累計下調了 70 個基點。

所以我們看到,從幾個主要經濟指標或經濟維度,從增長、通脹到貨幣政策,中國跟全球以後復甦的軌跡是不太一樣。

這帶來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經濟重啓走出疫情之後,中國經濟表現跟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有這麼明顯的差別,接下來我想講一下幾個主要的原因,比如説防疫政策具體措施實施跟退出的時間點不同,比如,在全球環境之下,尤其在去年俄烏衝突之後,地緣政治衝突的緊張局勢對於全球供應鏈轉移所帶來的影響,有經濟、政策方面之外的原因。

2. 疫情之後,中美在政策應對方面迥然不同

主要在於疫情之後經濟政策的應對,中國跟美國之間存在着比較大的不同,對於尤其是中美兩國之間疫後復甦的表現,具體特徵也有比較明顯的不同。

第一,從經濟政策的刺激力度來講,中美在政策應對方面應該説是迥異的。

美國在 2020 年疫情爆發之後,非常快速地推出了一個天量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貨幣政策方面快速降息到 0,財政刺激方面,財政赤字率連續兩年超過百分兩位數,相對來講,中國在 2020 年以後的政策應對顯得相對更加温和,更加精準。

上一輪經濟政策應對,也就是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中美經濟政策的應對也有很大差別,但正好跟這一次相反。大家如果記得的話,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中國非常快速地出台了 4 萬億的宏觀執行政策,所以在 2009 年-2011 年之間,中國經濟的表現非常靚麗,平均增速接近 10%。

但之後這 4 萬億的過度刺激帶來了一些結構性問題,比如房地產、民資銀行、債務問題、投資效率問題,是過去十年一系列供給側和需求側改革的一個主要原因。

從經濟增速來講,2012 年以後中國進入了經濟增速下行通道,從 2012 年 GDP 增速跌破 8%,到目前接近 5%,應該説有一部分跟 2008 年政策刺激過度所導致的一系列糾偏政策有比較大的關係。

2008 年,美國的經驗教訓正好跟中國相反,美國在零八年危機以後,很大的一部分時間在糾結道德風險,是不是應該救助華爾街的金融機構,所以美國在當時的政策應對被總結為 too little too late,也就是説政策刺激力度過小,時間過晚。所以,2020 年疫情爆發之後,中美根據各自之前的經驗教訓,採取了全然不同的政策刺激力度,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我們剛才提到增經濟增速,美國是唯一一個到目前為止回到疫情之前經濟增長速度以上的國家,這其實是跟美國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其實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經濟在 2020 年第一個率先回到疫情之前,但之後由於政策的刺激力度不足,或者説之後一些行業的政策整頓,導致我們重新回到了疫情之前的經濟增速之下。所以這是第一方面原因,就是政策刺激力度的不同。

第二個也必須要重點講,就是中美在宏觀經濟刺激的政策方向上,也有非常明顯的不同。

美國除了有一部分投資產業政策推動製造業迴歸的政策支持之外,大部分政策是集中在擴大內需,對於家庭部門進行紓困和財政轉移。2021 年期間,美國居民部門超額儲蓄一度高達到 2.4-2.5 萬億美元。疫情開放之後,這對美國消費的修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之後中美在需求端和供給端的恢復出現了截然不同的供需失衡。

左邊我們可以看到中美的工業增加值,也就是工業生產方面的修復,虛線代表中美之間在疫情之前的這種趨勢,實線代表疫情之後的表現。大家可以看到,在疫情期間,生產供應端都遭受了重大沖擊,但中國的供應端在 2020 年年底就率先修復,美國工業生產供應端修復更加緩慢,一直到 2020 年才基本上回到了疫情之前的趨勢。

反過來看右邊,如果將零售消費作為需求端修復的話,大家可以看到,虛線也是代表各個國家疫情之前的趨勢。這裏比較有意思的,就是説在疫情恢復之後,美國的零售消費修復,也就橙色那條線,非常的強勁,藍色曲線是中國疫情之前的趨勢,美國在疫情期之後的消費復甦其實是非常強勁的。中國反而落到了美國疫情之前的趨勢上,跟中國自己的趨勢值之間有一個非常巨大的缺口。

所以中美在疫情之後,部分由於政策刺激的方向的不同,美國的供需失衡主要體現在就供應端的修復不足,所以供小於求導致了美國高通脹的壓力。中國正好是相反,中國供給端修復比較快,比較平穩,但是需求端一直是比較滯後、比較弱,所以供大於求。

第三個方面,如果我們再比較一下,中美在產業政策方面其實也有一個比較明顯的不同。

美國更多在某種程度上照搬了中國的產業政策,比如説三大法案——芯片法案、通脹法案和基建方案。對於新能源或芯片方面特定的行業,政府希望推動美國製造業迴歸,製造業升級,美國最近幾年,尤其在最近的一兩年這對美國經濟的修復起到了比較積極的影響。

中國有類似也有不同。在類似方面,中國在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新舊動能轉換、新動能培育方面也採取了非常類似的、甚至非常更加積極的一些措施。

我們看到在今年,疫情後期的修復過程中,雖然今年的經濟修復,用 7 月份政治局會議來講,在波浪式前進、曲折式發展各個方面的表現,新舊動能之間的切換和差異性的表現非常明顯。

但是如果説表現比較靚麗的話,新動能方面,比如説像新能源汽車,在左圖上大家可以看到,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是工業生產裏頭表現最為靚麗的兩個子部門,在過去的今年,或者説在過去的一兩年期間,這個表現得非常明顯。但是問題就是,我們在新舊動能的切轉換過程中,舊動能的下跌也過於明顯。

這裏頭表現最突出的就是房地產,2022-2023 年連續兩年,房地產經歷了九八年房改以後最大的一次深度調整。去年的房地產投資,從固定市場投資來講,房地產投資去年下跌了 10%,今年在低位上又繼續下跌了近 10%。這反映在民間投資和公共部門的投資裏頭,房地產投資,尤其是民營開發商這一塊,出現巨大的萎縮,我們看到,整個民間投資今年到目前為止仍然是負增長。

公共投資和政府政策支持的行業,比如説製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相對錶現更加平穩。所以在中國的產業政策裏,只有新動能部門表現較強。但是我們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在轉換過程中,舊動能的領域,包括像房地產業,包括一些其他受產業政策衝擊、或者説監管加強的影響,那些部門受的影響會比較大。所以,這是政策方面的第三個不同。

2024 年中國經濟展望

我們總結了從 2023 年或疫後復甦,中國跟全球其他國家的一些異同之後,我們接下來要考慮 2024 年中國經濟增長大概會往哪個方向?經濟政策的應對,在政治局會議定調之後,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走勢?

1. 7 月政治局會議後的兩個積極轉變

首先我想説,從最近的幾個月數據來看的話,今年的經濟表現,應該説波動幅度大。從一季度快速走出疫情之後的一個強反彈,到二季度以後經濟活動一定程度的失速,然後到 8 月份以後,各種經濟指標開始底部企穩,出現比較積極的現象。

尤其從 8 月份以後,我們看到整體經濟數據在大部分月份裏頭比預期要好,經濟活動在修復,出口受益於全球出口,尤其是在高科技出口這一塊,中國和本地區其他一些經濟體相比,出口在最近幾個月開始底部回穩。

另外一方面比較意外的是,8 月份以後中國的零售消費比大家想的預期要好,也開始出現一個企穩的跡象。

所以一方面,8 月份以後,尤其 7 月底政治局會議之後,我們看到兩個積極的變化,一個積極變化是宏觀數據短期在好轉,另外在政策層面,從七八月份以後,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穩增長跡象也在加強。

從 8 月份央行降息、9 月份降準,到財政端,尤其是 10 月底人大批准了 1 萬億的新增的財務赤字率,今年 5000 億,另外 5000 億會挪到 2024 年使用。應該説在財政端和財政端和貨幣端,我們看到政策在穩增長方面變得更加積極,更加有針對性。

另外在地產方面,我們看到從 8 月份以後,首先在需求端,對房貸政策、利率,包括首付比率進行了調整。在地方,各地的購房限制也出現了放鬆。在供給端,開發商融資難問題也引起了北京一些相關部門的重視,採取一些措施修正這些問題。

所以我們看到,8 月份以後的宏觀政策就更多地注重於增長。而且我需要強調的一點是,8 月份以後宏觀數據的好轉其實很大程度上跟 8 月份以後的穩增長措施並沒有直接關係。

因為 8 月份以後好轉的數據,一是出口,二是零售消費,而 8 月份以後的政策支持力度主要集中在基建或穩樓市方面。所以,我們判斷,短期經濟企穩的勢頭可能會持續,這涉及到對於 2024 年政策的判斷。

2. 明年年度增長目標或維持不變,仍需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

當然目前的政治局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談到了經濟要穩中向好,具體的年度增長目標要等到明年 3 月份兩會才會公佈。但按照我們目前的理解,有很大的概率明年的年度增長目標會維持不變,跟今年一樣在 5% 左右。

這對宏觀政策就會有一個相應的要求,就是宏觀政策要延續 8 月份後的更加積極的穩增長態勢,所以我們對於明年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解讀,就像我們在最近的報告裏所總結的,即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

3. 明年赤字率或維持在 3.8%,財政政策對經濟會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

具體到預測,我們認為,今年額外增加 1 萬億赤字之後,也就是説 3% 的隱性赤字率的上限實際上已經被打破,明年有很大概率財政赤字率會突破 3%,可能仍然維持在 3.8%。

從廣義的財政赤字來看,如果算上今年 5000 億,有 5000 億的赤字會延遲到 2024 年使用,再加上對於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和表外的,比如土地出讓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種種加總之後,我們認為 2024 年的財政政策跟 2023 年相比會有一個比較大的變化。

2023 年實際上,雖然我們講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如果按廣義的財政赤字,尤其表外的赤字率來講,實際上今年是一個比較明顯的收縮性的財政政策。按照廣義的財政赤字,今年比去年大概下跌了 GDP 的一個百分點左右。

情況預計在 2024 年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改變,廣義的財政政策會跟今年基本相當或者略有上升,我們的基準情形假設是增加 0.1 個百分點,所以財政政策對於經濟增長會起到更加積極的影響。

4. 明年央行或降息 10 個基點,降準共 75 個基點

貨幣政策方面,我們判斷,明年基本上利率政策和信貸政策上會維持跟今年類似,也就是説央行在明年,尤其在美聯儲利率政策出現轉變前後,會重新啓動降息,我們判斷明年央行會再繼續降 10 個基點。

在信貸政策方面,我們預計在未來 12 個月,央行還會有三次降準,每次為 25 基點。明年的信貸增速基本上維持在 9.5% 左右,跟今年的水平比較接近。

但值得關注的是,明年在結構性貨幣政策上可能會有所發力。具體來説,央行怎樣通過結構性貨幣政策穩定房地產市場,解決金融風險,也就是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央行有望可以發揮更大的影響,比如,我們判斷央行明年可能會有萬億規模的支持,針對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會通過 PSL 等一些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提供比較明顯的支持。

這對於 2024 年達成近 5% 的增長目標會有非常明顯的幫助。因為如果沒有央行應對,明年大概率房地產市場頹勢仍然會延續,房地產投資可能仍然會下跌 8%-10%,但如果有 1 萬億左右的針對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的支持,1 萬億等同於今年房地產投資總規模的 8%,明年的房地產投資降速整體來講可能會收窄到 2%-4%,是我們對明年理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

另外一方面,明年在解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問題上,從財政、地方政府到央行可能都會有更加積極,在債務置換和債務重組方面會有更加切實的推進。所以這是我們對於 2024 年的政策的一個大致的判斷。

5. 預計明年經濟增速接近目標,實際消費對增長貢獻三分之二,出口仍面臨較大壓力

剛才講到,明年經濟的增長目標可能會設在 5% 左右,儘管這是比較有挑戰性的,需要我們剛才講的,財政、貨幣政策和一些其他方面相關的政策的一些配合和調整。但也不是説這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實際上還是有望達成的。

在宏觀政策等各種配合之下,我們判斷,明年經濟增速將接近 5% 的目標。

從具體細分來講,我們認為消費、投資和進出口三駕馬車而言,大概的一個構成就是,如果和今年做對比,今年如果達到 5.2% 的全年增速的話,按照目前我們的預測,消費大概貢獻 80% 的經濟增長,4.2 個百分點,也就是説實際消費今年增速大概是 8% 左右;我們預計明年實際消費增速可能會放緩到 6%,對經濟的貢獻會放緩到 3.3 個百分點,也就是三分之二的增長貢獻。

投資今年的實際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大概在 3% 左右,對於經濟的增長貢獻率是 1.6 個百分點,我們認為明年固定資產投資有望達到 4%,對於經濟增長大概是 1.9 個百分點。

那這裏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剛才講對於保障房和城中村改造,很大程度上可以對沖傳統的商品房市場投資的進一步放緩。

第三,在外部環境、進出口方面,明年跟今年大概比較接近,全球需求會放緩,中國的出口增速可能仍然會面臨着比較大的壓力。但從對增經濟增長的貢獻來講,明年是一個小的負貢獻,今年是-0.5,明年大概是-0.3,這是我們的一個比較大的判斷。當然從政策的應對來講,我想明年的風險可能仍然是比較顯著的,而且雙向都有。

首先從消費端來講,剛才講,今年的實際消費預計增長 8%,對經濟的貢獻接近 80%,那我們應該意識到,這很大程度上是出於去年的低基數效應,尤其去年零售消費實際上是負增長,所以是低基數效應之後重新開放帶來的一個紅利,明年要繼續維持增速非常困難。

我們現在判斷,實際增速可能會在 6% 左右,如果做分解的話,大概有五個點的增長來自於居民收入,跟 GDP 的增長同步修復。另外一個百分點來自於居民儲蓄率的進一步下調。中國家庭部門的儲蓄率在去年一度上升到 34%,明顯高出疫情之前 30% 的儲蓄率,今年前三季度儲蓄率平均放緩到 31%,明年如果繼續下行到 30% 或略低 30%,那對消費的修復可能會額外貢獻一個百分點,也就是,6 個百分點的實際消費修復面臨着一個較大的風險。

從目前的收入增長來講,今年比較突出的一個現象,就是勞動力市場跟收入的修復,實際上各個部門之間、各個家庭之間參差不齊。今年一個比較明顯的情況,就是中高收入,也就是説一些白領階層今年的收入下跌,面臨着降薪、裁員的風險,所以他們的收入下降,或者説消費降級的現象比較明顯,今年的消費其實反而來自於農民工、中低收入或者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和服務業,修復反而相對更加平穩。

6. 白領消費對於經濟修復是一個重大變數,發消費券的概率偏小

明年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消費,尤其是中等收入家庭,也就是白領階層的消費,能不能儘快企穩修復,對明年經濟的可持續修復會是一個重大變數。所以我們也一直呼籲,明年的經濟政策,按照政治局的表述,要着力擴大國內需求,形成消費和需求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宏觀政策上有各種選項,比如説在之前大家都建議的發消費券、發現金、數字化人民幣,坦率來説可能性偏小,但也有其他的一些政策選項可以考慮,比如説像 7 月底發改委公佈的針對一系列對上下游行業影響比較大的,比如汽車家居消費和文旅消費這些方面的政策支持。

另外,政府能不能在社會保障體系方面,就完善社會保障加大支持力度,從中長期來講,這對降低家庭部門的預防性儲蓄起到非常明顯的良好影響。所以,我們希望在 2024 年可以看到的轉變。

7. 房地產供需調整短期不會結束,保障房投資需要加碼

在投資方面,房地產和房地產所帶來的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問題仍然存在,在未來會是一個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從房地產市場來講,過去兩年出現了非常深度的一個調整,甚至一些主要的指標,比如新房銷售和新房開工已經出現了超調的跡象,但從目前市場的基本供需來講,就從供給端來講,新房在建面積仍然超過 50 億平米以上,跟目前的年銷售量來講,基本上相當於超過五年的年銷售量。所以房地產,尤其商品房市場,供需的調整可能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短期並不會結束。

在這方面我們呼籲一個政策,政府在保障房領域可能需要再進一步加大力度,尤其可以通過保障房市場,比如,政府以集採的形式從商品房市場上集中購買一些未完工的項目,或者説未開發的土地,然後轉換成保障房。

一方面,可以在宏觀方面,通過保障房的投資來對沖整個房地產市場下行的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加速商品房市場上去庫存化的週期,這是我們在 2024 年希望看到的一個政策,

8. 明年外需壓力較大,出口對經濟或仍是負貢獻

最後講一下,在貿易方面,今年多次提到的出口增速,美元計價出口增速,今年到了負增長,但其實我想講的一點是,就今年實際上的整體出口比原先預期更好。

從左邊的圖我們可以看到,為什麼今年出口美元計價的出口會出現負增長,其很大一方面是由於價格的效應,也就是説人民幣兑美元貶值,再加上出口商為了維持市場份額,採取了比較激進的降價措施。

所以我們看到在最近的幾個月,以美元計價的中國出口商品價格的平均同比下跌幅度都在兩位數,實際上以出口量計算,二季度出口量一度是負增長,但是到三季度以後已經回到正增長。

而且我們看到,今年無論從出口的方向,目的地和出口的商品來講,我們在推進多樣化方面取得了比較積極的進展,比如説傳統的 G3 國家,美國、歐洲和日本在中國整體的出口份額最近從 2017 年以後一直明顯下降,但我們對於發展中國家,比如非洲、拉美、俄羅斯,包括亞洲這些國家的出口比例份額在上升。

從產品來講,今年在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這些領域,從 2014-2017 年平均佔整體出口不到 0.5%,到目前已經超過 6%,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變化。所以整體來講,出口今年實際上比預期更強。

但明年全球經濟在面臨貨幣政策,流動性收緊的情況下,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可能會面臨經濟放緩,中國仍然會面臨着比較大的外需壓力。所以我們預計,明年出口對經濟仍然是負貢獻。

9. 高端服務業儘快恢復平穩的監管環境,儘快恢復民營企業的信心

最後我想提幾個政策建議,就是説我們剛才講了,如果要達成 5% 左右的增長目標,除了在財政貨幣政策方面做一些相應的寬鬆,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在一些政策方向上,做一些比較明顯的調整,比如剛才我們提到的針對消費端,針對內需,可以出台一些更加積極有效的措施。

行業政策方面,除了對新能源汽車、製造業升級這方面政策的支持之外,我們在跟製造業升級和服務業升級之間能不能採取一些更加平衡的做法,尤其是,中高端服務業在最近幾年受到行業整頓、監管政策衝擊是比較大的。所以我們希望,中高端服務業領域能夠儘快恢復一個比較平穩的監管環境,推動製造業升級和服務業升級兩架馬車齊頭並進。

最後,其實也是在最近幾個月中央政府一直強調的,儘快恢復民營企業的信心。通過建立一個更加平穩定的、可以預測的、更加透明的政策環境,恢復民營部門和外資對中國的投資信心,這對未來可持續發展,對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都是至關重要。

好的,我的分享就到這,再次感謝 Alpha 論壇的邀請,也希望各位嘉賓和各位聽眾在新的一年裏頭萬事順利、事業發達,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