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碳酸鋰價格跌破 10 萬元/噸背後

碳酸鋰價格近期大跌,原因是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增速放緩、明年年初淡季和上游廠商去庫存導致市場供大於求。此波碳酸鋰價格下跌可能引發停產潮。碳酸鋰價格對下游電芯企業和新能源汽車廠商影響較大。雖然有觀點認為未來碳酸鋰價格將持續下跌,但也有分析師認為,目前碳酸鋰價格已無法覆蓋成本,預期未來價格會恢復至 12 萬元/噸~13 萬元/噸水平。
集微網消息,2022 年碳酸鋰價格超預期飆升,同年底在達到 60 萬元/噸的高位後開始進入下行區間。歷經 1 年的價格回調,碳酸鋰價格波動幅度再次超出市場預期,近日,繼期貨價格跌破 10 萬元/噸後,現貨價格也於 12 月 14 日跌破 10 萬元/噸。
而碳酸鋰價格近期劇烈波動下行的背後,有分析師表示,“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已接近 40%,接下來滲透率增速會放緩,加上明年年初為淡季,上游廠商又在繼續去庫存,市場供大於求,引發碳酸鋰近期價格大跌。”
碳酸鋰價格大跌或引發停產潮
根據行業統計數據,動力電池佔新能源汽車成本比重約達 50%,而正極材料又佔約 45% 的動力電池成本比重,由此,碳酸鋰價格波動始終牽動着下游電芯企業以及新能源汽車廠商的神經。
自今年年初以來,碳酸鋰價格整體處於下行趨勢,在經歷今年一季度大幅下跌後,於今年 5 月-7 月企穩回升,但近期又進入了下行區間,lc2401 合約期貨價格一度跌至 8.86 萬元/噸。
上海鋼聯數據同時顯示,12 月 14 日,電池級碳酸鋰中間價已跌至 10.95 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價格降至 9.9 萬元/噸,雙創今年新低。
就未來碳酸鋰價格走勢,業內呈現出兩種不同的觀點,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市場供大於求,同時隨着近年佈局的碳酸鋰產能持續釋放,未來碳酸鋰的價格跌破 10 萬元/噸將成為常態。不過另一位分析師則表示,目前碳酸鋰期貨價格下行,主要受未來幾個月的淡季預期影響,事實上碳酸鋰價格已無法覆蓋成本,預期未來價格會恢復至 12 萬元/噸~13 萬元/噸的水平。
碳酸鋰價格跌幅超預期,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受到了極大影響。
目前鋰資源主要通過鋰輝石提鋰、鋰雲母提鋰以及鹽湖提鋰 3 種方案獲取,近日,藏格礦業披露,其鹽湖碳酸鋰生產成本約為 3.1 萬元/噸,完全成本約為 3.5 萬元/噸。另通過九嶺鋰業公開數據測算得知,其 2021 年、2022 年上半年鋰雲母提鋰的碳酸鋰生產成本分別為 5.03 萬元/噸、7.03 萬元/噸。
根據 SMM 數據,國內鹽湖提鋰成本最低,約為 3 萬元~5 萬元/噸,國產鋰礦提鋰成本約為 6 萬元~8 萬元/噸,而此前高價進口的鋰礦提鋰成本則高達 22 萬元/噸以上。若碳酸鋰價格繼續下行,將難以覆蓋成本。
前述分析師表示,“年中鋰價大跌已經導致很多企業減產、停產,此輪碳酸鋰價格再次超預期大跌,預計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的碳酸鋰生產企業陷入停產困境。” 供應鏈信息顯示,國內某碳酸鋰生產企業目前月產量已不足年中的 50%,該企業又計劃在 12 月進一步減產。
有分析認為,如果碳酸鋰價格繼續下行,不僅會造成雲母提鋰企業大面積停產,還會導致鋰電池回收行業陷入全面暫停狀態。
汽車產業將受益持續內卷
導致近一年來碳酸鋰價格暴跌的原因眾多,前述分析師認為,供需關係轉換是主要影響因素。
2021 年-2022 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超預期增長,原有碳酸鋰產能無法跟上市場需求,並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出現供不應求狀況,導致以碳酸鋰為代表的鋰材價格飆升。受此影響,資本迅速入局擴產。
資本蜂擁而至背景下,鋰材產能迅速飆升,早在 2022 年年初,國軒高科董事長、總經理李縝就發出了產能過剩預警,“(投建產能)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量,伴隨着投資的不斷增長,(鋰材)產能將不斷釋放,價格一定會回到價值軌道。” 國海證券也在年初預測,從 2023 年開始,全球碳酸鋰的供應量開始出現過剩情況。
事實上,自年初以來,新能源汽車、儲能兩大領域發展均不及預期,加劇了碳酸鋰供過於求。
據中信期貨統計數據,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增速將從 2021 年的 106% 降至 2023 年的 41%,儲能電池同樣存在類似情況,中信期貨預計增速將從 2021 年的 124% 降至 2023 年的 40%,未來仍將呈持續放緩趨勢。
與需求相反,過去幾年的擴產項目正在加速釋放產能,國海證券預測,2023 年-2025 年全球對碳酸鋰的需求量分別為 98.41 萬噸、130.91 萬噸、168.27 萬噸;而產量預計分別為 101.45 萬噸、138.78 萬噸、172.95 萬噸,產能過剩或已不可避免。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部分企業面臨生產越多虧得越多的發展困境,近日市場消息稱,已有多家頭部儲能電池企業在大幅裁員。
不過碳酸鋰價格降價,對時下的汽車產業來説,有助於進一步提升產品競爭力。
自 2022 年 10 月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歷經多輪價格戰,碳酸鋰價格持續走低,無疑提升了車企降價的底氣,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曾表示,碳酸鋰每降價 10 萬元/噸,其毛利率能提升 2 個百分點(蔚來降價前)。
12 月 12 日,恩捷股份也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合理的碳酸鋰價格有利於鋰電池製造商降低生產成本。
事實上,根據 1-11 月汽車銷量數據,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中,預計今年僅有理想汽車等極少數公司能達成年度銷量目標,為加速年底衝量,車企已紛紛啓動新一輪降價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 16 家車企加入新一輪價格戰,智界等部分品牌更是虧本換市場。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分析認為,2024 年國內汽車市場的價格戰形勢將會更為嚴峻,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的衝突也將會更為明顯,值此市場淘汰賽的關鍵期,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更大的降本壓力,佔新能源汽車約 50% 成本的動力電池,或將成為承接主機廠降本壓力的大頭,屆時,碳酸鋰等鋰材企業也將面臨更為嚴峻成本轉嫁壓力。
本文作者:黃仁貴,來源:,原文標題:《碳酸鋰價格跌破 10 萬元/噸背後:直逼停產臨界點,生產越多虧得越多》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户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户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