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baba's generous dividend of 18 billion

華爾街見聞
2023.12.08 09:23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阿里巴巴宣佈派發 2023 財年股息,總額約 180 億元人民幣,這是阿里有史以來的最大一次分紅。此舉是為了捍衞股價,向市場證明阿里仍然是中國電商的王者。同時,阿里還在持續推動股票回購,以提升資本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預期。多家金融機構對此表示積極反饋,並重申 “買入” 或 “增持” 評級。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後,阿里此次大手筆分紅也是為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

作者 | 劉寶丹 曹安潯

編輯 | 張曉玲

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馬雲罕見內網發言打氣,阿里巴巴在創業 24 年之後,又來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12 月 6 日,阿里果斷出手保衞股價,宣佈派發 2023 財年股息,總額約 2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80 億元),這是阿里有史以來的第三次也是最大金額的一次分紅。上一次還是在 2010 年,阿里僅派發了約 11 億港元。

時隔 13 年再次分紅,背後是國內電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阿里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它需要向市場證明,自己仍然是中國電商的王者。

事實上自今年 3 月馬雲回國,阿里開啓一拆六以來,就表現出強烈的進取心。在 11 月 16 日的業績電話會上,阿里首席執行官吳泳銘首次提出面向未來十年的新戰略,向投資者表明公司變革的決心。

面對全新的互聯網格局,阿里給出了新的發展方向,只是重回巔峯之路,註定漫長而艱難。

捍衞股價

美東時間 11 月 30 日,拼多多市值達到 1958.9 億美元,超過阿里,成為目前市值最高的中概股。

6 天后,為了增強投資者的信心,阿里罕見拿出 “派息” 這張牌,擬大手筆分紅 180 億人民幣。

要知道,在阿里的發展歷史上,派息這種事並不多見,而且如此大手筆,相較於 2009 年的 10.1 億港元(約合人民幣 8.8 億元)和 2010 年約 11 億港元(約合人民幣 9.4 億元),阿里此次派息額度約為前兩次派息總和的 10 倍。

公告顯示,只要在 12 月 20 日除權日前買入阿里股票,就能參與這次分紅,包括登記在冊的普通股持有人和美國存托股持有人派息。

目前來看,金融機構對派息給予了積極反饋。高盛、瑞銀、巴克萊、花旗等多家機構近日相繼發佈研報,認為阿里未來戰略規劃清晰,加上持續加大股東回報,首次派息提振信心,重申 “買入” 或 “增持” 評級。

派息之外,阿里還在持續推動股票回購,以提升資本市場對公司未來發展的預期。

在三季度電話會上,阿里董事會主席蔡崇信介紹,公司已有的股份回購計劃中,迄今仍有 130 億元美金的未使用額度。據華爾街見聞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阿里為回購股票已耗資約 67 億美元。

去年 3 月,阿里公佈了中概股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計劃,並在去年 11 月加碼,計劃的股份回購規模增加 150 億美元至 400 億美元,延長有效期至 2025 年 3 月底前,足見其提振股價的決心。

除了回購和派息,蔡崇信表示,阿里在資本管理方面的重點還包括,提升各項運營業務的投入資本回報率,將現金流投資於未來增長,將非核心資產的價值變現,這也説明,分拆後阿里的重點是提升股東回報。

創始人馬雲也開始聲援阿里。11 月 16 日,市場傳出馬雲減持阿里股票的消息,當天阿里美股大幅下跌近 10%。第二天,馬雲辦公室律師明確回應,稱減持是遠期規劃,目前一股都沒有賣出,並強調 “馬雲堅定看好阿里,當前股價遠低於阿里實際價值。”

11 月 28 日晚,在阿里內部對拼多多股價熱議之際,馬雲現身阿里內網,祝賀拼多多的同時,他表示,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AI 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

積極的資本管理背後,阿里股價近年來持續下跌,截至美東時間 12 月 6 日 16 點,阿里的市值為 1820.7 億美元,相較於 2020 年曆史最高點的 8580.1 億美元,三年蒸發了 6700 多億美元。

當然從全行業來看,阿里股價承壓除了自身因素,也與近年大型機構投資者對中概股信心下降、資金流出有關。

2022 年,騰訊股價一度跌回 5 年前,今年也在整體下跌;美團、京東目前股價較年初均已下跌超 50%,處於近年低位。騰訊去年底向股東派發 9.58 億股美團股票,京東也在今年 3 月派息約 10 億美元。

從派息開始,阿里對資本市場展現了更主動的姿態,以及更多的進取心,這場中概股一哥之爭從拼多多市值登頂的那一刻,就已開始了。

未來之路

拼多多市值超過阿里,這給阿里人以及互聯網行業帶來的震撼久久未息。

無數阿里人傷感時代變了。一位前阿里員工感慨,想當年阿里上市時候多麼風光,一下子催生了無數千萬富翁,直接帶動杭州城西房價暴漲幾倍;資深投資人趙振華則表示,這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個 “分水嶺”,拼多多、字節跳動等新貴,正在顛覆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的舊有格局。

首先是消費市場風向變了。近兩年,社會消費預期轉弱。根據統計局數據,今年前 10 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10.3 萬億元,增長 8.4%,雖然略好於 2022 年,但相比前幾年 25% 以上的高速增長已經大幅放緩。

與此同時,電商市場面臨激烈的競爭,以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等為代表的新勢力電商正在高速增長,不斷蠶食阿里的市場份額,甚至趕超阿里市值。

與拼多多的高速擴張相比,阿里近年來增速緩慢,公司已經意識到了危機。

根據財報,拼多多今年三季度實現營收 688.4 億元,同比大增 94%,而淘寶天貓的同期收入增速僅為 4%。

阿里還要講出一個新的故事,才有望繼續站在互聯網浪潮的前沿。

阿里將重點放在了改革上。3 月份,馬雲回國,主導阿里開啓公司史上最大的組織變革,將集團拆分成六大業務板塊,都要獨立上市。

拆分既是為了激發各業務的活力,更能清晰反映阿里在資本市場的價值,但出乎外界預料之外的是,阿里拆分比預想中困難。

5 月,阿里給出了阿里雲、盒馬、菜鳥的上市時間線;9 月,菜鳥率先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文件;11 月,阿里雲突然宣佈不再推進完全分拆,盒馬上市也暫緩了。

儘管公司給出了市場低迷等理由,但投資者對阿里變革的疑慮在增加。

11 月 16 日,吳泳銘首次作為阿里 CEO 參加業績電話會,他全面闡釋了阿里巴巴新發展階段的戰略大圖,指出面向未來將有三個重要優先級方向: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平台業務,AI 驅動的科技業務,全球化的商業網絡。

至此,阿里未來的發展走向越來越清晰,核心點依然是用户和科技,以佔據半壁江山的淘天為例,未來會堅持互聯網消費平台的定位,而非零售公司。

阿里能否藉着新戰略重回中概股一哥,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打敗阿里的並不是另一個阿里,而是誕生於 2015 年的新物種拼多多,它用 8 年時間就超越了阿里。

這是商業模式的迭代,也是拼多多在消費低迷、市場極度內卷下仍能高速發展的內核。剝開業績增長的表象,阿里和拼多多的競爭實際是商業模式之爭,這也是投資者擔憂阿里前景的深層原因。

阿里要想打敗新物種,首先必須進化成新物種,這是馬雲所説的改變的內涵,也恰恰是阿里最大的難點。

阿里當前遇到的挑戰是史無前例的,吳泳銘也拿出了堅決的態度。他在業績會上強調,“無論過去的商業模式有多成功,我們都必須翻篇歸零,喚醒重新創業的心態。”

在互聯網發展的前半段,阿里是開創者,從 B2B 到淘寶網,從天貓到支付寶,阿里曾是中國最具創新精神的企業,但在經歷了 24 年的發展後,阿里疲態已顯,如今,阿里將如何進化是破局關鍵。

無論是回來的十八羅漢,還是新入職的阿里人,他們都必須面對一個歸零重啓的時代。阿里巴巴再次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它必須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