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ang Lei: Great companies are emerging in Asia, it's time to invest in the Asian market.

在亞洲,老牌企業的槓桿要比美國同行低得多
核心觀點:
1、現在的亞洲正面對着經濟放緩的挑戰,但是我們卻看到,偉大的公司正在誕生。
2、那些在科技方面領先的公司,和員工有互動,和分銷商、供應商保持良好的長期關係的公司才能夠成功。
3、亞洲的私人信貸確實正在快速崛起,一些公司需要過渡的資本,而另一些公司正在面臨代際傳承的問題,在亞洲,老牌企業的槓桿要比美國同行低得多,私人信貸將是亞洲新的增長領域。
4、越來越多的跨區域合作正在發生,在這些困難的重組過程中,作為投資者的你會有很多機會可以牢牢把握。
5、公司的槓桿很低,但增速卻非常迅速,這就是亞洲公司的美妙之處,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大多管理良好,即便是有私募股權基金參與的公司也同樣如此。
6、還是要投資亞洲市場,未來幾年投資亞洲所帶來的增長將來自於私人信貸、私人股權、實物資產、基礎設施等資產類別。我們也將看到未來私募領域可能會迎來一些新型的資產業務。
張磊憑藉着犀利的投資眼光,挖掘了京東、騰訊、美團等優質企業,帶領高瓴集團成為亞洲地區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投資基金之一,人稱 “中國巴菲特”、“投資教父”,入選了 “中國改革開放海歸 40 年 40 人” 榜單和 2022 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 30 位投資人。

他認為,亞洲市場的私人信貸領域正迎來快速崛起,越來越多的跨區域合作正在發生,並指出了亞洲公司的美妙之處,提出投資亞洲市場的建議,還強調了在構建投資組合時要加強韌性。
以下是投資作業本課代表(微信 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華內容,分享給大家:
亞洲偉大公司正在誕生
大多數成功的公司其實都是在最具挑戰、最艱難的時候誕生的,而不是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誕生的。
大家想一想現在的亞洲,我們正面對着經濟放緩的挑戰,但是我們卻看到,偉大的公司正在誕生。
我們投資了很多傳統的行業,這些行業的公司也遇到了阻力。比如我們購買了世界上最大的鞋類零售商之一,但在疫情期間,大家都穿拖鞋,不需要高跟鞋。
我們也購買了房地產公司,但是房地產行業也放緩了。
但這些公司與科技公司相比,可能處於不同週期。
我們從中學到,那些在科技方面領先的公司,和員工有互動,和分銷商、供應商保持良好的長期關係的公司,這樣的公司才能夠成功。
這就讓我想起 1998 年的時候,當時我的老師,耶魯捐贈基金主席 Charles Ellis 寫了一本書,他説,我們要贏得輸家的遊戲,就像在網球比賽中一樣,你不需要成為最強者,只需要穩住,等待對手出現非受迫性失誤即可。
在這種情況下,我告訴我的管理團隊,你們不需要超級聰明,要做的就是長期一致,穩定地做正確的事情,實際上,你就可以獲得很多市場份額。
我在投資的公司中看到了這一點,他們做得非常好。我真的很尊重那些能夠走過艱難時期、展現領導力,並繼續成長的企業。
你知道的,週期週而復始。當週期反轉過來,他們將會是更強大的公司。
亞洲信貸正快速崛起
關於私人信貸方面,亞洲的私人信貸確實正在快速崛起,一些公司需要過渡的資本,而另一些公司正在面臨代際傳承的問題。
他們還不確定是否要真的賣掉所有股權,但他們確定需要合作伙伴來共渡難關,人們説,在美國,私人信貸可以獲得如此高的回報,但在亞洲,老牌企業的槓桿要比美國同行低得多。
很多公司的狀況實際很好,許多人在管理公司資產負債表上較為保守,公司也存在更高的增長潛力。因此,我會説,私人信貸將是亞洲新的增長領域。
另外一點是比較特殊的情況,正如我們所知,現在越來越多的跨區域合作正在發生。有中國公司去東南亞運作,也有韓國公司去美國展開業務。
在這些困難的重組過程中,作為投資者的你會有很多機會可以牢牢把握。
回到彈性的問題,對於企業家來説,更多的工具箱剛剛為他們打開,如果你做的好,會有很多東西可供使用。
亞洲非常注重股權融資,過往往往沒有太多的其他工具,我們會幫助這些公司成長。
亞洲公司的美妙之處
如果你看亞洲在過去的增長引擎,很大程度上是由需求驅動的。但是現在,我們正在看到供應方面的整合。
其次,我們看到管理層變得更加成熟了。我剛剛見了一家泛亞區域的醫療保健公司的管理團隊,我對 CEO 印象非常深刻。
泛亞洲市場非常分散,有不同的細分市場,他們是如何深思熟慮進入這些市場的呢?
我們發現,這家公司的槓桿很低,但增速卻非常迅速。我想,這就是亞洲公司的美妙之處,他們的資產負債表大多管理良好,即便是有私募股權基金參與的公司也同樣如此。
多年來,我們看到,管理方面的人才比以前更多,10 年、20 年前,你看不到那麼多,但現在真的有很多管理方面非常優秀的人才。
我對此印象深刻,特別是那些傳統行業的管理者,他們的業務不像造火箭,也不像 AI 一樣,但他們知道如何拓展業務,如何滲透不同的市場,如何將傳統的業務做好。
關於對 2024 年亞洲私募市場的預測,我認為要增加韌性,為現在的投資組合加入足夠的韌性。
還是要投資亞洲市場,未來幾年投資亞洲所帶來的增長將來自於私人信貸、私人股權、實物資產、基礎設施等資產類別。我們也將看到未來私募領域可能會迎來一些新型的資產業務。
本文作者:範子龍 王麗 來源:投資作業本
更多大佬觀點請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