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ruiting participants now! Musk's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is really going to implant chips into the human brain.

志願者要求 40 歲以下、四肢癱瘓,將被切除部分頭骨以植入設備,後續監測將持續數年。
腦機接口行業將迎來曙光?
據媒體報道,馬斯克旗下的腦機接口公司 Neuralink 正式開始招募首次臨牀試驗的志願者。
據悉,理想的志願者候選人是 40 歲以下、四肢癱瘓的成年人,試驗將會切除志願者的大部分頭骨進行電極和電線接入,在大型機器人完成工作後,缺失的頭骨部分將被一台約正常四分之一大小的計算機取代。
被植入腦內的計算機將在志願者腦內運轉多年,來讀取分析大腦活動,再將信息轉發到附近的電腦設備。
今年 5 月,Neuralink 稱其首次人體臨牀試驗獲得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9 月,Neuralink 宣佈將在今年進行首次腦機接口人體試驗。
一個遠大的目標
腦植入技術的發展可以追溯到 20 世紀 90 年代,當時科學家們發現科學家們發現思想導致神經元以特定的模式發射信號,並且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因此,如果能夠有傳感器能夠接收到清晰的腦內神經信號,並將信號傳導給計算機,那麼人的一言一行在理論上可以由計算機代為執行。
猶他陣列就是這種過程中所謂的 “傳感器”。在過去的 20 年中,猶他電極陣列一直是腦機接口技術發展攻克的重要難題,但一直以來僅停留在實驗室內。
Neuralink 率先走出了第一步。據悉,Neuralink 的腦機植入物是一個集處理、通信和充電系統為一體的設備,共有 1000 多個電極用以接收大腦數據,作為對比,其他競爭對手公司的植入物只有 16 個左右的電極。
但這些腦機接口公司們的目的十分一致,就是構建一種可以超越實驗室的大腦掃描設備。這也是為什麼臨牀試驗如此重要的原因。
此外,Neuralink 甚至涉足半導體行業,試圖生產低功耗、低熱量的芯片;打造自己的手術機器人,用來執行 “將帶有電極的電線(Neuralink 稱之為線)放入大腦中” 這一精細任務。
Neuralink 聯合創始人兼工程副總裁 DJ Seo 表示:
“公司的短期目標是建立一個通用的大腦接口,併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和未滿足醫療需求的人恢復自主權。”
2016 年,馬斯克與七位科學家共同創立了 Neuralink,並自掏腰包 1 億美元。此後,Neuralink 已籌集了超過 5 億美元,今年籌集了 2.8 億美元。
儘管 Neuralink 此前的動物實驗飽受詬病,但其高度活躍無疑有助於吸引投資者關注其他腦機接口項目,為腦機接口甚至醫療設備行業帶來新的轉機。
接下來,Seo 向媒體表示,階段性目標是讓未來的植入物擁有 128 個或更多的線程,在 Neuralink 最新版定製芯片的基礎上將電池壽命延長至長達 11 小時。目前,Neuralink 即將進行實驗的植入物擁有 1000 多個電極,電池續航在幾小時左右。
Seo 表示:
“實際上,長期目標是讓數十億人受益,釋放人類潛力並超越我們的生物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