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d office star falls! WeWork files for bankruptcy, SoftBank's Masayoshi Son leaves behind a massive $11.5 billion loss, a black mark in history.

華爾街見聞
2023.11.07 18:44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2019 年軟銀領投一輪融資時,WeWork 達到 470 億美元的估值巔峯。如今申請破產保護時,WeWork 負債將近 190 億美元,資產近 151 億美元,股價上市以來暴跌 98%,市值到本週一不足 4500 萬美元,給軟銀留下了預計超過 115 億美元的股權損失,以及 22 億美元前景不明的債務。評論稱,WeWork 對孫正義職業聲譽的打擊遠超金錢損失。

新冠疫情催化的辦公趨勢轉變最終拖垮了名噪一時的共享辦公明星,WeWork 給軟銀掌門人孫正義留下了上百億美元鉅虧的黑歷史。

美東時間 11 月 6 日週一晚,WeWork 按照美國破產法第 11 章向新澤西州的聯邦法院申請破產破產。破產文件顯示,目前 WeWork 合計債務 186.5 億美元,公司資產 150.6 億美元。

在 2019 年軟銀領投一輪融資時,WeWork 達到 470 億美元的估值巔峯,在同年籌備上市時號稱繼 Uber 之後美股第二大 IPO,五年後卻淪落到如此資不抵債的境地。

到本週一股票暫停交易前,WeWork 股價交投約 0.83 美元,市值不足 4500 萬美元,自 2021 年通過合併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以來,市值縮水約 98%。

破產法第 11 章規定,申請破產保護的債務人企業可以在制定債權人還款條件時繼續經營。進入破壞保護程序後,除非事先取得法院批准,否則所有債權人不得對企業採取任何行動。

媒體指出,WeWork 是在和長期投資者軟銀及現有債權人達成臨時重組協議後才進入破產程序,破產申請時為了削減超過 30 億美元的債務。

申請破產時 WeWork 表示,已和絕大多數其擔保債券的持有者達成協議,計劃削減 “非經營性” 租賃。

新冠疫情後,由於居家辦公激增,減少了對辦公空間的需求,WeWork 的業務一直苦苦掙扎。遍佈全球的辦公用地租金成為公司的主要負債來源。

截至今年 6 月,WeWork 在 39 個國家共擁有 777 個辦公地點,長期租賃負債超過 13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在 2028 年或之後到期。

破產法第 11 章允許申請破產保護企業結束拖累企業的合約,包括租約。如果得到法院批准,WeWork 就可以終止租約。

申請破產的相關法庭文件顯示,WeWork CEO David Tolley 表示,該公司尋求退出在北美各地的 60 多份辦公地點租賃合約,並將利用法院程序重新協商其他的租約。

文件還顯示,在 WeWork 打算終止的 60 多份租約中,大部分辦公地點位於紐約,位於紐約的約有 40 份,包括在聯合廣場 Union Square 和交通樞紐 Fulton Center 附近地點的。

WeWork 已經停止運營,並搬出了希望退出租約的大部分聯合辦公空間。文件中該司稱,這些地點的租約給公司帶來的收益 “有限、甚至毫無益處”。

作為軟銀旗下願景基金昔日的重磅投資獨角獸,WeWork 的破產給軟銀留下了預計超過 115 億美元的股權損失,還有 22 億美元償還前景不明的債務。

有評論稱,早早成功押注阿里巴巴讓孫正義成為風投圈的傳奇人物,而 WeWork 的隕落、以及願景基金去年創紀錄的 320 億美元鉅虧,都打擊了孫正義作為精明投資人的地位。WeWork 這個個案暴露了孫正義投資風格中驚人的缺陷,對他職業聲譽的傷害遠超金錢的損失。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的教授 Aswath Damodaran 評論稱,孫正義的行為等於告訴大家 “我很傲慢”。他的阿里巴巴等少數投資成功逃過了本世紀初互聯網泡沫破滅的衝擊,這種經歷可能影響了他的判斷。

Damodaran 説,在投資 WeWork 以前,人們覺得孫正義領導的軟銀是極其謹慎、高明、而且有遠見的組織。可是,成功有時會讓人衝昏頭腦,讓人過於自信、自以為高人一籌,這其實就埋下了投資失敗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