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ogant Toyota, making a fortune from gasoline cars

華爾街見聞
2023.11.03 12:22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作者 | 周智宇

作為汽車行業裏著名的 “電車黑”,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最近很得意。

在近期舉行的東京車展上,豐田章男再次炮轟電動車。他以美國近期純電動汽車銷量增長放緩為例稱,“我對電動車的抵制是正確的,發展純電汽車並不是減少碳排放的唯一途徑 “。

隨後豐田汽車三季度財報(2024 財年二季報)超預期,給他的這番言論添了把火。豐田汽車 11 月 1 日公佈的財報顯示,其三季度營收約合人民幣 5572.77 億,同比增長 24%;營業利潤約合人民幣 701.46 億元,同比增長 156%,遠超約合人民幣 535.84 億元的市場預期。

更讓市場驚異的是豐田的淨利潤率。其 2024 財年上半年銷售淨利潤率來到了 11.8%,是近兩年半來首次超過特斯拉(9.4%)。

在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汽車全球範圍內打響價格戰,競爭白熱化之際,豐田作為燃油時代的霸主,銷量和關鍵財務數據卻屢創新高。甚至豐田還進一步上調 2024 年財年盈利預期,從此前約人民幣 1461.3 億元上調至 2191.95 億元。

豐田汽車銷量大增和利潤率的高漲,讓很多投資者感到意外。有私募基金經理坦言,在電動汽車大行其道,佔據市場頭條的時候,電動汽車之外的市場反倒成了投資者忽略的機會。

豐田汽車披露財報後,其在東京交易所一度上漲超 6%;過去兩個交易日裏,其總市值來到約人民幣 1.81 萬億,距離歷史新高只差臨門一腳,穩坐全球車企市值第二的寶座。當然,這離 5 萬億的特斯拉,還有較大差距。

推動豐田汽車利潤大增的因素主要有三,日元的大幅貶值、銷量提升以及漲價。

與在中國市場面臨激烈價格戰,需降價應對不同,第三方數據顯示,在美國等海外市場,豐田的新車售價過去四年裏累計漲幅接近 20%。

銷量上,豐田在第三季度賣出了 284.5 萬輛車,同比增長 8.4%,創下季度新高。也依舊壓了大眾集團一頭,穩居全球車企銷冠的寶座。

甚至在北美這個主要市場,MarkLines 的調查數據顯示,豐田汽車仍有大量未完成訂單,庫存量遠低於均值,這意味着短期豐田的銷量還會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日本 SBI 證券分析師認為,豐田在 2024 財年利潤率仍會超越特斯拉,保持一個領先水平。

拆開具體銷量數據看,油車走俏是豐田銷量大漲的功臣。三季度,其純電車型銷量僅大約 3 萬輛,佔總銷量比例不過 1%。即便算上插電混動,佔總銷量比例也不到 3%。

豐田汽車甚至預測 2024 財年(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的純電車型銷量為 12 萬輛,較此前給出的市場預期(20 萬輛)大幅下調。

電動化轉型上的難題,將影響豐田接下來的市場表現。在豐田對 2024 財年銷量預期中,亞洲市場是唯一一個大幅下調增長預期的市場。在中國以及東南亞地區,豐田正陷入苦戰。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 9 個月,廣汽豐田批發銷量同比下降 10.3%,至 68.58 萬輛;一汽豐田累計批發銷量則微增 0.8%,至約 58.48 萬輛。豐田在中國推出的兩款電動車型 bZ4X 和 bZ3,前 9 個月合計銷量僅約 3.11 萬輛,甚至不及頭部新能源汽車的單月銷量。

豐田汽車負責財務的副社長宮崎洋一也坦言,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正處於 “非常激烈的價格競爭” 之中。此外,在泰國等東南亞市場,電車需求增加,包括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等在內中國車企投資不斷增加,也讓豐田面臨前所未有的競爭。

燃油車熱銷與新能源汽車遲遲未有起色,讓豐田的轉型難題突顯。而豐田章男一貫的 “電車黑” 以及豐田在電動化轉型上步履蹣跚也一直讓投資者、消費者質疑,豐田是否有轉型的誠意,能否造出一輛好的新能源車,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延續自己的輝煌?

面對這道答卷,過去大舉押注混動技術和氫燃料電池技術,在純電領域佈局相對弱勢的豐田,也要奮筆疾書了。

中國是豐田電動化轉型的希望所在。

今年 8 月,豐田一改過去以日本總部為研發核心的體系,宣佈成立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簡稱 “IEM by TOYOTA”),並將其在中國的 3 家合資公司的研發中心的工程師調往 IEM by TOYOTA 主導的研發項目中。

接近 IEM by TOYOTA 的人士表示,豐田此舉就是希望通過中國的創新力量,儘快在電動車領域跟上市場的需求,加速電動車的開發,並將中國市場裏的產品、技術運用到全球其他市場中去。

時間卻很緊迫。按照目前豐田向外拋出的規劃,無論是自研電池、全新純電平台都還得等到 2025 年之後。而按照行業人士及機構的預期,至 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有望突破 2500 萬輛。屆時,豐田是否還能守住自己全球銷冠的王座?在缺乏具備競爭力電動車型的情況下,這無疑要打上個問號。

豐田章男對此倒是 “看得開”。他説,日本汽車面對中國汽車必須要贏。

拿什麼贏?豐田章男的回答卻是,單純在銷量上取勝是一種觀點,日本車企還需要制定新的戰略以謀求生存。

無論是近期大眾與小鵬達成合作,或是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入股零跑,都表明燃油巨頭對於新能源時代有着前所未有的 “焦慮感”,希望儘快取得成果。豐田這家燃油車時代霸主,也應該有更多實際、落地的動作,加速自己變革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