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O "A Healing Process"

還想拿到決賽資格。

作者 | 柴旭晨
“各位同事,未來兩年會是汽車行業變革期競爭最激烈的階段,外部環境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要想贏得參與決賽的資格,必須進一步提高執行效率,並確保關鍵業務有足夠的資源投入”。
在銷量波動、裁員消息頻傳的深秋,11 月 3 日,李斌在內部發布了一封名為《組織優化與兩年優先事項》的全員信,為公司下上敲響警鐘,同步地還有公司組織提效的行動。
信中,李斌沒有迴避當下蔚來的境遇,“今年我們交付了 5 款全新產品,但綜合表現離預期目標仍有差距”。他表示,經過過去兩個月的分析討論,以及過去兩週的計劃制定,公司現在將業務及規劃集中在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確保核心關鍵技術的長期投入,保持技術與產品的領先優勢;確保銷售與服務能力能夠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確保 3 個品牌 9 款核心產品的如期上市。
組織提效方面,合併重複建設的部門與崗位,變革低效的內部工作流程與分工,取消低效崗位;資源提效上,推遲和削減 3 年內不能提升公司財務表現的項目投入。
根據上述計劃,李斌稱公司將減少 10% 左右的崗位,具體調整會在 11 月完成。他表示,這次調整會影響到一些同事,但這是公司面對激烈市場競爭,而不得不做的艱難決定。
有接近蔚來的人士向華爾街見聞透露,此次裁員主要針對不產生收入的部門,或將涉及電池、手機等業務。
作為汽車界的 “海底撈”,李斌想做的很多,蔚來也在他的帶領下迅速擴張。業務上,做高端手機、研發 150 度大電池、狂鋪換電站、加速出海、芯片開發量產,無不是蔚來當下的重點任務,每一個都是提升用户服務體驗的重要環節,也都是巨大的人力、財務成本負擔。
由此,蔚來也成為蔚小理中員工最多的公司。財報顯示,截至去年底,蔚來共有 2.7 萬名員工。作為對比,理想員工人數為 1.9 萬名員工,小鵬為 1.6 萬名。
但從投入的方向來看,相比理想 “ALL IN” 工廠、產能 “閉門造車” 換來 10 月破四萬的成績;小鵬瘋狂在增效上 “補課”,也邁過 2 萬台大關,李斌 “廣撒網” 的投入卻並沒有換來實打實的銷量,在 10 月錄得 1.6 萬台的交付。
要知道,趕在金九銀十車市 “搶收季節” 的開頭,蔚來二代平台全系產品就已經集結完畢,甚至李斌還高價挖來 BBA 的資深銷售來保駕護航。回溯二季度財報會,李斌立下 flag 稱,當 NT2.0 全部車型完成交付後,便能撐起 3 萬台的月銷水平,公司的毛利率預計也會從個位數重返 18%-20%。
但事實,顯然沒有李斌所想得那麼美好。雖然,在爆款 ES6 的加持下,蔚來在 7 月銷量成功 “破二”。不過接下來的 3 個月,便又折回到 1 萬多台的區間波動。
“入不敷出”,這讓蔚來的財務持續承壓。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蔚來每個季度的在手現金都會減少超 60 億元,截至今年 6 月末,蔚來賬上的現金及等價物僅剩 315 億元。由此,融資也成為蔚來的必選項。就在 9 月 19 日,蔚來宣佈擬發行合計 10 億美元的兩筆可轉債融資。
雖然李斌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但如今已不是熱錢漫天的時代。仍想拿到決賽資格的蔚來,更需要資金運轉。
在 9 月 21 日的蔚來科技日上,李斌曾對華爾街見聞表示,“每個季度的研發投入會佔收入的 20% 以上,以後也會保持這個研發投入的強度”,他稱,這是花在刀刃上的錢,是蔚來參與下一階段激烈競爭的基本保障;經歷過 2019 年的黑暗後,他也會守好公司的邊界。
如今當競爭愈加慘烈,分化快速推進,淘汰出清如影隨形。“不想認輸” 的李斌必須刮骨療傷、養精蓄鋭,“守住口袋” 並全力衝刺銷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