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has become a formidable rival to both JD.com and Alibaba.

華爾街見聞
2023.10.27 10:45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三巨頭鼎立。

巨頭鏖戰雙十一專題:

2023 年的雙十一,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紅書……,中國幾乎所有電商巨頭都加入了低價競爭的行列。這樣的拼殺,是中國互聯網江湖從未有過的景象。全天候科技將藉此呈現這個戰場中多家公司的切面,觀察和預測行業的發展和走向。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張曉玲

2023 年,中國電商市場風雲已變。劉強東和馬雲這兩位先後歸國的大佬,同時撞上了一個勁敵,拼多多。

儘管創始人黃崢已退隱,但這家後起的電商巨頭,今年的 GMV(銷售總額) 可能已經超越京東,直逼淘寶。

業績增長帶動拼多多股價接連創出新高,也令黃崢身價暴漲。10 月 24 日,2023 年胡潤中國百富榜公佈,43 歲的黃崢以 2700 億元身價首次進入前三,曾經的首富馬雲已經跌到第十,劉強東夫婦則滑落至 66 名。

作為國內電商領域的雙巨頭,阿里與京東長年閃耀,幾乎沒有人能真正威脅到他們的地位。直到拼多多的崛起,逐漸演變為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這個雙十一,雖然沒有直接喊話,但淘寶、京東不約而同將拼多多視為 “最大的敵人”,紛紛重回 “價格殺手”,祭出 “百億補貼”,加入了搶奪用户心智的陣列。

拼多多則立出 “天天 11.11,天天真低價” 的招牌,似乎以更從容的姿態應對着這場年度大促;那些炸店風波、假貨疑雲,成為隱藏的 B 面,也是這個新貴必須化解的隱憂。

拼多多這匹 8 年前橫空出世的黑馬,從阿里、京東雙巨頭盤踞的電商市場中撕開了一道裂縫,實現了一次奇蹟般的逆襲。

而這,也是廣闊的電商江湖永遠存在機會的象徵,拼殺仍在繼續,奇蹟仍會上演。

逆襲

“劉強東也會慢慢變老。我很難相信,三十年後整個中國的電商行業,還是現在的這些大佬。” 在創辦拼多多的第二年,黃崢滿腔熱血,釋出要顛覆行業的野心。

短短 7 年後,那個要打破舊世界格局的挑戰者,已經成為了站在金字塔尖的人。黃崢以令人驚訝的速度超越馬雲和劉強東,成為了中國電商行業最富有的大佬。

據胡潤中國百富榜,黃崢排名第三,前兩位是 69 歲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和 52 歲的騰訊創始人馬化騰。

而曾經的中國首富馬雲如今則已滑落到第十位,被黃崢作為追趕對象的劉強東跌到了第 66 名,身價僅為黃崢的零頭,約為 600 億元。

黃崢個人財富大幅增長,離不開拼多多股價的上漲。

雖然已從拼多多隱退,但黃崢仍為第一大股東,截至 2023 年 2 月底的持股比例約為 26.5%。

過去一年來,拼多多股價表現亮眼,上漲超 45%,是不少投資者口中的 “中概之光”。截至 2023 年 10 月 25 日收盤,拼多多股價約 107.49 美元/股,總市值約 1428 億美元,相當於三個京東,接近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二。

同期,國內電商業績增長以及出海成功,推動了拼多多股價強勁增長。

財報顯示,拼多多今年第二季度收入約為 523 億元,同比增長 66%,增速為近 8 個季度最高。這一高增速不僅讓競爭對手阿里和京東望塵莫及,而且算是大型中概科技股中增速最快的。

營收高速增長的同時,拼多多也是實實在在掙到了真金白銀的。今年第二季度,拼多多實現營業利潤約為 127 億元,同比增長 46%;歸母淨利潤約為 131 億元,同比增長 47%。

在國內電商行業增量見頂的情況下, 拼多多也開始向海外市場尋求第二增長曲線。

一年前,拼多多海外版 “Temu” 像鯰魚一樣衝進跨境電商這片藍海,依靠全託管模式和低價策略,迅速在全球 47 個國家上線,躋身全球應用下載量前十名,更成為美國下載量最高的應用之一。

TEMU 發展的強勁勢頭,也讓資本市場看好拼多多未來的增長空間,帶動股價增長。

互聯網分析師于斌也表示,拼多多高層的決斷精準,百億補貼、多多買菜、海外 temu 等核心項目幾乎從未失手,且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上一個核心項目進入平穩期後,總能及時找到下一個業務爆發點。這是其股價屢創新高的原因。

從商業模式來看,自 2015 年創立以來,拼多多依靠被阿里、京東忽視的下沉市場、白牌商家,以及低價策略,迅速崛起。創立三年後,拼多多就在納斯達克上市,而阿里巴巴花了五年才上市,京東用了十年。

而在消費降級的大浪潮下,拼多多憑藉着多年打造的穩固的低價心智,不僅收穫了四無線的消費者,也吸引了不少中產。

反觀馬雲的淘天和劉強東的京東,都沒能擋住消費降級的逆流,股價大跌,導致個人財富大幅縮水。

守擂

電商新貴拼多多的崛起,讓阿里和京東這兩家電商巨頭,都感受到了強烈的威脅。

根據第三方測算,2022 年淘寶天貓的 GMV 達到 8.2 萬億元,京東約為 3.47 萬億元,拼多多則已達到 3.2 萬億元,按照如今的市場發展,京東行業第二的位置岌岌可危。

阿里和京東當然不會眼睜睜的看着半路殺出的拼多多,搶佔自己的位置。他們也都放低姿態向拼多多學習,將更多目光瞄準下沉市場,今年也開始堅決地執行 “低價策略”。

可以看到,去年底劉強東在內部喊話 “低價是唯一的基礎性武器”;今年回國的馬雲也在 5 月內部交流會上提出要 “阿里迴歸淘寶”,以扭轉過去十年來以天貓為主的消費升級策略。

今年的雙十一便是三巨頭直接火拼的時刻。京東、李佳琦因為一款烤箱的定價而引發糾紛,揭開了這場 “雙十一大戰” 的激烈競爭大幕。

無論對於淘天,還是京東而言,今年這個 “雙十一” 都尤為重要,這是檢驗他們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成效的一次考試,更是向外界展示 “全網最低價” 究竟花落誰家的最佳窗口。

淘天明確將 “全網最低價” 作為今年雙 11 的核心 KPI,京東則喊出 “真便宜” 的口號,兩家也都上線了曾屬於拼多多的王牌武器 “百億補貼” 。

拼多多也要在這場大戰中拿出更多誠意,以守住低價之王的核心優勢。據華爾街見聞了解,拼多多百億補貼也於 10 月 23 日首次上線 “單件立減” 玩法,在補貼的基礎上,聯合旗下多多支付額外疊加價格直降。

拼多多方面強調,額外發放的官方補貼,投入不設上限;此外,拼多多百億補貼相關負責人也對華爾街見聞表示,與去年大促相比,今年百億補貼的品牌商品池預計同比增長 110%。

中泰證券分析師皇甫曉晗認為,儘管阿里、京東等平台也逐步開始強調 “價格力”,但低價的背後是一個平台的生態模式,包括企業內部以及外部商家、客户的關係,調整起來相對困難。

因此,皇甫曉晗預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拼多多的增速仍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尤其是在經濟週期偏弱的時期。

不過,雖然短時間內難以撼動拼多多在 “五環外” 市場的地位,但即使純拼消耗,阿里、京東的低價策略也會對拼多多帶來一定的衝擊;面對兩大傳統電商巨頭的圍剿,拼多多在部分單品上的優惠難免顯得有些成色不足。

拼多多還有着自己的侷限和隱憂。今年部分商家因對平台偏袒用户的 “僅退款” 機制不滿,發起了 “炸店”;低價策略下,如何在保護消費者與商家權益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是拼多多需要攻克的難題。

上市那年,黃崢曾放言 “拼多多三年超京東,十年戰阿里”,在當時被視作一句妄言,如今算是幾乎兑現了一半。

憑藉多年營造的穩固的低價心智,拼多多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佔據了一定的優勢地位,但電商行業的存量競爭加劇,拼多多仍然面臨不小挑戰。前有京東、阿里,後有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的追擊,新的電商格局將如何演變,仍充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