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arket value of the Nasdaq has evaporated by approximately $800 billion in two days! When will the sell-off of technology stocks end?

智通財經
2023.10.27 01:47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納指兩天市值蒸發約 8000 億美元!市場會在哪裏觸底?拋售是否已經結束?AI 寡頭還將遭受多少衝擊?誰才是一切的關鍵?

智通財經 APP 獲悉,近段時間以來,科技股的上漲勢頭似乎已經逆轉,從人工智能的美夢中醒來的投資者又開始煩惱:市場拋售何時會停止?

根據數據顯示,納斯達克 100 指數目前已較 7 月份的高點下跌 11%,抹去了人工智能推動的漲幅的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過去兩天使整體市值蒸發約 8000 億美元的暴跌。對此,大膽的策略師和交易員週四質疑道,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的痛苦,他們表示,市盈率還有壓縮的空間,美國國債的波動性仍然太高,無法滿懷信心地判斷市場已經觸底。

誠然,沒有人知道市場會在哪裏觸底,拋售是否已經結束。但對於如何思考底部可能在哪裏形成,各家策略師給出了根據技術分析、估值比較以及推動股價上漲的人工智能寡頭還將遭受多少衝擊等綜合因素的估計。

重回 3 月水平

雖然在市場上漲時,估值並不是一個判斷時機的好工具,但在市場逆轉時,這一指標有時可以作為市場情緒的閾值,因為交易員會從中窺探切入點。過去 10 年,納指相對於標普 500 指數的平均估值溢價約為 30%。富國銀行投資研究所高級全球市場策略師 Sameer Samana 表示,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恢復這種平衡需要納指跌至 12500,這是在今年 3 月份出現的水平。

“這可能是長期投資者開始嘗試的地方,尤其是考慮到該指數受益的一些主題,” Samana 表示,“這裏存在的開放式問題是,利率是否會在 5% 左右穩定,還是會繼續上升;是否存在經濟衰退,如果存在,這對這些成長型公司的每股收益影響有多大?”

“其他股票正迎頭趕上”

嘉信理財高級投資策略師 Kevin Gordon 認為,市場上最大的七家科技公司與標普 500 指數成份股的平均水平之間的估值差距,使得當前的拋售不可避免。該策略師認為,大型科技公司將進一步下跌,而市場的其他股票將迎頭趕上。

Gordon 表示,即使納指的市盈率在三個月內從 35 倍降至略低於 30 倍,該指數仍有較大的空間跌至歷史平均水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催化劑可能是市盈率壓縮和對預期收益的下調。

利率上升加劇了對資本的競爭,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拋售,並加劇波動。目前,10 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與標普 500 指數的收益率大致相同。

Gordon 稱:“實際上,我認為,在市場其他股票迎頭趕上之際,看到更多的資金從 ‘高價股’ 中流出是健康的。自今年夏季以來,我們一直在強調的一個主要風險是,市場其他部分 (不包括美股七雄) 的表現遜於標普 500 指數的程度達到了我們從未見過的水平。”

新一輪 10% 的下跌

在 Independent Advisor Alliance 首席投資官 Chris Zaccarelli 看來,本週開始的拋售很容易演變成納指新一輪 10% 的下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指本週開盤約為 14600 點,而 Zaccarelli 認為,跌至 13000 點的下跌並非不可能——如果蘋果 (AAPL.US) 的業績不及預期,納指甚至可能在 11 月初就跌至 13000 點。截至週四收盤,該指數收於 14110 點。

Ned Davis Research 彙編的數據顯示,蘋果、亞馬遜 (AMZN.US)、谷歌 (GOOGL.US)、Meta(META.US)、特斯拉 (TSLA.US)、英偉達 (NVDA.US)、微軟 (MSFT.US) 和奈飛 (NFLX.US) 這八大科技股的市盈率中值為 35.4 倍,高於 28 倍的長期均值。NDR 的 Rob Anderson 表示,剔除 2020 年和 2021 年疫情後的反彈,這一數字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週三,由於谷歌不及預期的雲計算業績蓋過了微軟強勁的銷售表現,納指下跌 2.5%,創下今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週四,納指再次重挫近 2%,原因是 Meta 的業績澆滅了市場對廣告業長期復甦的希望,同時 GDP 數據顯示美國經濟過熱,這重新引發人們對美聯儲進一步收緊政策的擔憂。

Zaccarelli 表示:“目前最大的驅動因素是財報發佈,這幾乎可以在瞬間或一天內導致市場波動。與實際的衰退相比,10% 這一估計顯示了額外的不確定性,而實際的衰退尚未發生,GDP 增長 5% 距離負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利率是一切的關鍵

事實上,如果去掉納指中的大盤股權重導致的偏差,這次下跌並沒有那麼嚴重。相對於市值加權而言,按等額加權計算的納指有望迎來自 7 月份以來表現最好的一週。

US Global Investors 首席交易員 Michael Matousek 表示:“你可以説,當市值加權指數跌至與等額加權指數相同水平時,拋售就會停止,這是正確的,但這是一場利率驅動的暴跌,所以最終一切都取決於美聯儲。你可以指着一個數字説,是的,估值終於有吸引力了,但如果利率繼續以如此快的速度上升,這個數字也沒什麼意義。這是一場利率遊戲。”

目前,以市值加權的納指較上年同期仍上漲 29%,而等額加權的納指則上漲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