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nAI's "dilemma," Microsoft's "shrewdness," and a classic move worthy of being "written into textbooks."

微軟作為傳統科技巨頭,通過僅 130 億美元的投資,與最具潛力、實力最強的 AI 初創公司技術和所有權的雙重深度綁定,五年時間將最先進的 AI 技術融入幾乎所有產品中,不費吹灰之力走在了時代的最前端並取得了統治地位,足以被載入企業轉型的教科書中。
週三微軟向全球展示了它在 AI 時代的統治地位。
最新公佈的財報顯示,微軟 “智能雲” 業務(包括 Azure、GitHub、服務器產品、企業和雲服務)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 19%, 雲業務的拳頭產品 Azure 營收同比增速重新回到 29% 的高位,結束了連續 7 個季度的放緩趨勢。
對於一個市值 2.5 萬億美元的公司來説,以這樣的速度擴大業務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但比這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微軟似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做到了。
微軟三類經營費用費率在三季度全部出現環比下降,營銷費率僅為 9.2%,兩年來首次低於 10%,研發費率和行政管理費率也略有下降。
收入和成本一升一降,微軟三季度毛利率提升到 71.2%,同環比提升了 1-2 個百分比。
那麼問題來了,在這個所有人都在燒錢的 AI 時代,微軟不僅率先拿到了入場券,還在沒有付出巨大財務代價的情況下佔據了統治地位,可謂面面俱到,它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並不難猜,微軟在 AI 領域的成功全靠五年前的一筆投資——OpenAI。
130 億美元!老牌科技巨頭再迎高光時刻
OpenAI 由馬斯克、Sam Altman 等人在 2015 年聯合創辦,馬斯克退出公司董事會後一度陷入絕境,被迫從非盈利公司轉型為有限盈利公司。
在 OpenAI 最困難的時刻,微軟以 “救世主” 的形象出現。
2019 年,微軟向 OpenAI 投資了 10 億美元,為 OpenAI 提供支撐大模型開發所需要強大算力的服務器。
2021 年,微軟又向 OpenAI 追加了 20 億美元的投資。
直到去年 12 月,OpenAI 憑藉聊天機器人 ChatGPT 一炮而紅,微軟順勢在今年一月份增加投資 100 億美元。
五年共計投資 130 億美元。
作為回報,微軟獲得了 OpenAI 49% 的股份,OpenAI 未來部分利潤的分紅,以及其技術的使用權。
微軟通過雲服務平台 Azure 成為了 OpenAI 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獨家供應商,用户可以直接在該平台上調用 ChatGPT、Codex 和 DALL.E,無需通過 OpenAI。
另外,微軟還將 OpenAI 的技術整合到旗下搜索引擎必應、營銷軟件、GitHub 編碼工具、Microsoft 365 辦公軟件中,構建了面向個人、企業和開發者用户的全面的強大 AI 服務體系。
與 OpenAI 的合作,幫助微軟成功搶佔了生成式 AI 賽道的先機,使這家傳統科技巨頭重獲 “高增長、高毛利、高市值”,使這家在 AI 領域一直落後於谷歌的老牌科技巨頭再迎高光時刻。
根據富國銀行 Michael Turrin 的估算,這一系列整合將使微軟營收每年增加 300 億美元,其中大約一半來自 Azure。
而乘着 AI 的東風,微軟股價今年以來累計大漲 42.2%,市值目前為 2.5 萬億美元。
另一邊,OpenAI 不僅擺脱了生存困境,且以坐火箭的速度成長壯大。
公司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近日對員工透露稱,OpenAI 今年營收將達到 1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95 億元),較去年增長超 45 倍。
且自去年底以來,OpenAI 員工已經增加了一倍以上,至少達到 700 人。
被 “綁架” 的 OpenAI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僅僅是老牌科技巨頭和 AI 新貴互相救贖的故事。
由於股權和技術均被微軟 “深度綁架”,OpenAI 的收入能力嚴重受到制約”,這家最具價值的初創企業正在被微軟一步步蠶食。
如前所述,微軟已經獲得了 OpenAI 技術的使用權,將其技術與微軟其他產品捆綁銷售給下游,直接對 OpenAI 收入造成了擠壓。
而且,微軟的規模是 OpenAI 這類初創公司不能比的。既然兩個地方能買到一樣的技術服務,用户為什麼不選看起來更可靠的微軟呢?
根據微軟銷售人員和客户的説法,尤其在法律和財務領域,公司更願意將數據託付給微軟,這些領域對於數據安全有着更高的要求。
實際上,據報道稱,微軟已經從 OpenAI 撬走了一些大客户。
例如華爾街大行、OpenAI“旗艦客户” 之一的摩根士丹利。有報道稱,摩根士丹利近日開始通過 Azure 購買一些 OpenAI 的模型服務。
網頁軟件設計公司 Wix 人工智能研究主管 Eli Brosh 表示,該公司最初只從 OpenAI 處購買服務,而現在正在使用微軟的服務來支持其部分功能。為了節省成本,它還在測試開源模型和谷歌的 Vertex AI 模型。
根據微軟三季度財報,目前已有 18000 名客户通過 Azure 購買 OpenAI 軟件,高於 8 月份的 11000 名。
注意,通過 Azure 產生的收入只有一小部分能回到 OpenAI 的口袋,大部分被微軟 “截胡” 了。
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OpenAI 已經與微軟簽訂了收入分成協議。
協議規定,OpenAI 有權將直接向客户銷售模型的大部分收入保留下來,但當客户通過 Azure 購買 OpenAI 模型時,微軟將獲得更大份額的收入。
另外,微軟和 OpenAI 還簽訂了利潤分享協議。
根據協議,微軟將獲得 OpenAI 利潤的 75%,直到其本金投資得到償還,之後獲得 49% 的利潤,直到達到 100 倍的理論上限。
此外,OpenAI 並非微軟的獨家大模型供應商,微軟 Azure 還提供 Meta、Hugging Face 的大模型,裏外都賺。
今年 7 月份,微軟和 Meta 共同發佈開源人工智能模型 Llama 2(可商用版本),部署在微軟雲服務 Azure 上,並在 Windows 操作系統上運行。
這對於眼下統治大模型世界的 ChatGPT 而言,可能是個巨大的威脅。
據悉,Llama 1 已經能夠和 ChatGPT 和谷歌 Bard 聊天機器人競爭,而相較於 Llama 1,Llama 2 的訓練數據多 40%,上下文長度也翻倍,而且有超過 100 萬條人工標記來微調其輸出的質量。
與此同時,OpenAI 估值的水漲船高,讓微軟的這筆投資看起來更加有利可圖。
風險投資公司 Thrive Capital 正着手購買 OpenAI 員工的股份,這將使 OpenAI 的估值至少達到 800 億美元,至少比六個月前增加兩倍,成為全球第三大創業公司。
基於目前的估值, 風投公司 Redpoint Ventures 董事總經理 Scott Raney 説,OpenAI 更有可能是進行 IPO。
Raney 説:
當一家公司以 300 億美元的估值融資時,就沒有回頭路了,它會説,“我們的計劃是成為一家獨立的大公司”。
最後
據全球數據處理公司 Dealogic 統計,在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擔任微軟掌門人期間,微軟共計完成了 326 筆收購交易,總價值超過 1700 億美元。
其中最大的三筆交易,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價格高達 750 億美元,收購領英的價格為 260 億美元,收購人工智能語音識別公司 Nuance Communications 則花了 160 億美元,斥資不可謂不巨大。
投資 OpenAI 的經典之處在於,微軟作為傳統科技巨頭,通過僅 130 億美元的投資,與最具潛力、實力最強的 AI 初創公司技術和所有權的雙重深度綁定,五年時間將最先進的 AI 技術融入幾乎所有產品中,不費吹灰之力走在了時代的最前端並取得了統治地位,足以被載入企業轉型的教科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