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15 prices plummet, Apple is in a hurry

大手筆投入 AI。

作者 | 黃昱
入華多年,蘋果似乎從未遭遇如此巨大的困境。10 月 23 日,iPhone 15 全系價格暴跌衝上微博熱搜。
在中國各大電商平台上,iPhone 15 系列上市後沒多久價格就跌破了官網價,到雙十一活動前夕,iPhone 15 系列所有版本的非官方售價都破發,最高能有近千元優惠。
而從銷量來看,蘋果在 10 月 2 日-10 月 8 日的單週銷量已被華為超過。據 Counterpoint ,iPhone 15 系列在中國發售後 17 天的銷量與 iPhone 14 同期相比下降 4.5%,如果排除去年較往期晚了三週發佈的 iPhone Plus 的影響,銷量降幅超過 10%。
這讓在中國市場封神多年的蘋果感到焦慮。10 月 16 日,庫克宣佈自己到訪成都,開啓了今年第二次訪華之旅,顯示出中國作為蘋果關鍵市場的重要性。
蘋果手機迫切需要挽回消費者的心。而蘋果的利器,仍然是創新,尤其是 AI。
不少人第一次與 AI(人工智能)的互動都是 “調戲” 蘋果的 Siri,這一智能語音助手在 12 年前作為關鍵功能在 iPhone4s 上亮相,讓聊天機器人風靡一時。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Siri 的智能程度似乎沒有明顯的進步,經常被調侃為 “人工智障”。在 AI 賽道上,蘋果似乎錯過了領先的機會。
作為全球市值第一的科技巨頭,蘋果已經落後於谷歌、微軟、Meta 和亞馬遜等競爭對手,這主要體現在生成式 AI 上。
蘋果正在努力追趕,這是其繼續在智能終端保持全球領先優勢的必然選擇。
面對生成式 AI 的熱潮,蘋果正在迎頭趕上,正在內部開發類 ChatGPT 的產品,並開發了一款生成式 AI 聊天機器人 “Apple GPT”。
使用 AI 技術的全新改良版 Siri 最快將於 2024 年面世,並將 AI 添加到儘可能多的應用程序中,包括蘋果音樂和生產力應用程序。
最新消息還顯示,蘋果計劃每年花費 10 億美元來開發其生成式 AI 產品。
這並不是一個足夠大的數字。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認為,蘋果需要每年至少投資數十億美元才有機會追趕競爭對手,如果蘋果真的只打算每年花 10 億美元用於開發生成式 AI,他很為蘋果的生成式 AI 事業的前景擔心。
郭明錤的判斷依據是,蘋果平均每年採購 AI 服務器的成本就不止 10 億美元,這還不算人力成本、基礎建設運營費用等。
他的最新調查指出,蘋果預計在 2023 年、2024 年分別採購 2000-3000 台、1.8 萬-2 萬太 AI 服務器。假設蘋果採購的是今年最常見、用於生成式 AI 訓練與推理用的英偉達 HGX H100 8-GPU,每台約 25 萬美元,則至少在今明兩年分別支出 6.2 億美元和 47.5 億美元在 AI 服務器的採購上。
不過,無論如何,隨着蘋果加大對生成式 AI 的投入和應用,未來更多蘋果的產品都將得到 AI 賦能。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華爾街見聞表示,在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中,通過自研 AI 大模型,手機廠商可以尋求差異化競爭,開闢新的創新領域,從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因此,在當前智能手機的軟硬件創新都遇到了瓶頸的背景下,AI 大模型的應用是接下各大手機品牌創新的重要趨勢。
Counterpoint 高級分析師 Ivan Lam 告訴華爾街見聞, AI 大模型的應用對於手機廠商來説,是一個必須嚴肅對待的課題。每家廠商在 AI 大模型的導入進度、研發投入以及適配節點上存在差異。
目前,華為在 AI 大模型的應用上進展較快,這與華為在 AI 大模型產業的投入規模以及其在 AI 產業鏈建設中的緊密性有關。此外,vivo、小米等廠商也正在加速推進 AI 大模型的應用。
郭明錤表示,蘋果的 AI 基礎建設算力低於谷歌、微軟等主要競爭對手,若要趕上競爭對手則必須具備更優異的軟件開發能力。
不過,IDC 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也指出,目前手機廠商對 AI 大模型的實際使用場景還沒看到,大多還是通過語音助手接入。對於消費者的普及應用還需要時間。與此同時,對於廠商在處理器算力的分佈和功耗等還有挑戰。
多年來一直引領技術和應用潮流的蘋果,其在中國市場遭遇的滑鐵盧,正倒逼這家公司在研發和供應鏈上作出改變。
而無論是手機還是人工智能,蘋果面臨的挑戰和競爭也在變大,庫克將不得不直面華為、微軟等強大的對手,一個全新的科技浪潮正在湧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