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ghts into ISSB Guidelin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Businesses

華爾街見聞
2023.10.25 06:26
portai
I'm PortAI, I can summarize articles.

新版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提出了更嚴格的 ESG 信息披露要求,但挑戰也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推動行業洗牌,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ISSB 首批可持續披露準則即將生效,企業可持續發展治理將邁上新台階,挑戰與機遇並存。

2024 年 1 月 1 日,《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1 號——可持續相關財務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 S1)和《國際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第 2 號——氣候相關披露》(IFRS S2)將正式生效。

這兩份ISSB 準則或許將為企業未來 ESG 報告的編制帶來挑戰,但同時也意味着機遇。那些率先佈局並優化可持續管理的企業將不僅能夠更好地展示自身的長期價值,還將推動整個商業社會向更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在此背景下,華爾街見聞第二屆「0 碳未來 · ESG 創新實踐榜」頒獎典禮10 月 20 日在上海浦東新區未來資產大廈順利舉行。

活動期間,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ESG 中心主任、國家商務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聯盟首席科學家施涵,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志青,以及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經理戴睿,在題為《洞見 ISSB 準則: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的圓桌論壇上展開了精彩紛呈的討論。

香港大學中國商業學院ESG 中心主任、國家商務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發展聯盟首席科學家施涵認為,ESG的根本目的是使企業內部化自身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這是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的改革。

隨着ESG概念的興起,企業自身產生的環境和社會成本佔比必然會提高。這些成本在過去被忽視,但現在迫切需要企業加以重視和消化。ESG是一個重要的洗牌工具,可以推動行業和企業內部實現優勝劣汰,提高自然資本和社會資本的使用效率。

施涵呼籲企業從積極角度看待ESG,把它視為新的發展機遇,而不僅僅是成本支出。企業通過提高自身環境和社會績效,可以在新一輪的綠色低碳轉型所催生的行業洗牌和產業升級中抓住機遇,保持優勢。

施涵強調,企業不能僅僅將ESG視為一種風險,也要正視ESG為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ESG的實踐中,公司治理是最關鍵的部分,沒有開展好公司治理的企業,將很難將ESG理念落到實處。

施涵進一步指出,許多中國企業ESG信息披露質量參差不齊,存在明顯的焦慮和知識盲區,這反映出企業內部沒有充分理解ESG的真正內涵和重要性。中國企業需要提高ESG信息披露質量,使用國際通行的語彙進行溝通,在吸收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同時,發掘中國傳統文化與ESG相一致的底藴和格局。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李志青在分享自己觀點時認為,企業需要在經營發展和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實現可持續增長。政府和社會應通過各種方式對企業進行激勵和支持,比如提供經濟補貼、給予精神鼓勵、開發金融創新工具等,以幫助企業承擔ESG實施過程中的成本壓力,不能單方面把所有責任壓在企業身上。金融創新可以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打通資金週轉來助力ESG實踐,解決企業面臨的時間成本問題。

李志青還指出,ESG標準中既存在普適性的部分,也有與某個國家發展階段和文化傳統相關的特殊要求。發達國家制定的部分ESG標準不一定完全適合我國國情,中國可在借鑑其經驗的同時,發掘本土可持續發展智慧。可持續發展核心理念是共同的,但不同國家、不同發展階段會呈現不同實踐形式。

安永大中華區金融服務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經理戴睿提到,新版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提出了更嚴格的ESG信息披露要求,這使中國企業面臨一定挑戰。例如企業需要加強ESG數據披露和風險管理,並進一步把ESG理念融入公司治理和業務戰略。

戴睿指出,建立科學的ESG風險管理體系和量化指標披露也是企業亟待解決的難題。要實現ESG工作落地,企業需要從高層做起,將ESG理念貫穿公司治理和戰略當中。儘管中國企業與國際ESG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通過積極行動,這一差距正在逐步縮小。為確保ESG信息披露的可比性,企業需要建立系統的ESG績效跟蹤機制,開發適合本企業的量化指標體系,並與高管薪酬掛鈎,從而推動各項ESG工作取得進展。

戴睿表示,挑戰也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契機。通過提高國際標準認可度和本土可持續發展實踐,中國企業有機會在ESG領域佔據更重要的位置。綠色金融工具被證明可有效推動企業ESG和綠色轉型。中國金融機構可以發揮關鍵作用,通過綠色金融工具引導企業綠色轉型,推動ESG實踐取得新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