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st had a short meeting, and the IPO window for US stocks has closed again.

IPO 的寒冬可能會一直持續到 2024 年。
稍有回暖的 IPO 市場,又被飆升的債券收益率和突發的巴以衝突,打回了原點。
多重危機下,由於市場波動加劇,降低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本季度本已低迷的交易量繼續驟降。
媒體彙編數據顯示,去年年初至今累計 22 個月,美股 IPO 融資額僅為 476 億美元,還不到 2021 年最後兩個月的融資總額。
隨着美聯儲緊縮政策預計維持 “更高更長”,疊加中東緊張局勢導致石油價格攀升,股市大盤表現低迷,標普 500 指數有望連續第三個月下跌。
9 月,軟銀旗下的英國芯片公司 ARM 赴美上市首日暴漲 24.69%,後續上市的 Instacart 等科技企業同樣表現不俗,為原本冷清的 IPO 市場注入了一些活力。然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過去,稍有反彈的 IPO 市場再度冷卻。
T. Rowe Price 私募股權投資主管 David DiPietro 對媒體表示:
“從現在到年底,我預計上市活動不會很多。有意上市的公司必須對至少下一年的預測非常有信心,而考慮到可能影響企業的外部因素,這似乎很難做到。”
本月,多隻新股表現乏善可陳,LVMH 加持的老牌鞋履品牌勃肯鞋 IPO 首日重挫超 10%。有分析稱,IPO 市場的寒冬可能會一直延續到明年。
畢馬威私人企業業務主管 Conor Moore 推測,明年 3 月中下旬及以後可能會出現窗口期。
儘管如此,一些公司仍願意試探當前的環境。醫療支付軟件公司 Waystar 和 Hamilton Insurance 上週提交了申請,而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商 Mach Natural Resources 確定了首次公開募股的價格區間。
其他控股公司也在權衡不同的選擇,比如私募融資。與此同時,那些已上市的公司可以出售更多股票或發行可轉債,但這些措施只能部分填補 IPO 市場疲軟留下的空缺。
